2025年7月5日,我校青芒医旅三下乡队员们穿过繁华的骑楼老街,拐进竹林里巷的静谧一隅。一座古朴的琼北民居静静矗立——这里,就是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92年前,13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在这屋子里点燃了琼崖革命的星星之火;今天,他们站在同样的土地上,触摸历史的温度,聆听穿越时空的青春回响。
一、在青砖黛瓦间触摸历史
在旧址的陈列馆中,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力量。那些简陋的武器装备,背后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琼崖革命的坚固防线;那一封封书信与手稿,泛黄的纸页间传递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坚定信念。这些精神穿越时空,在参观过程中直击队员们的心灵,队员们认真观摩,详细记录,不时驻足在展品前深入探讨。
二、青铜铸刻的接力:从杨善集到青春我辈
阳光漫过铜像的纹路,杨善集与王文明的身影在椰影间愈发清晰,这一刻在时光里定格,恰似琼崖革命火种传递的最初瞬间,将红旗扛过二十三年风雨,让“不倒”的奇迹成为信仰的注脚。站在雕像前,看着这两位英年早逝的革命英雄,他们读懂了“接力”的真意——不是复刻历史的轨迹,而是让先辈的信仰,在当代青年手中生长出新的模样。三下乡的他们,也成了这场“精神递接”的一环。让红色基因,变成服务乡土的实干,化作扎根基层的坚守。
三、琼崖一大旧址行的青春传承与实践省思
邱氏祖宅的青砖无言,却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密码刻进岁月。从琼崖一大的星火初燃,到三下乡时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方红色旧址,是信仰坐标,更是青春考题。当我们把“忠诚、坚守、奋斗”化作服务乡土的脚步,便是对“红旗为何不倒”最生动的回答。三下乡会落幕,但传承的接力永远在线,而新时代青年终将成为让先辈骄傲的“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