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学生工作 » 活动风采 首页»

见习一日记——门诊辨寒热,住院体验针灸“得气”,中医魅力藏在细节里

2025年7月13日,第一临床医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见习团队跟随老师开展了一天充实的见习活动。从晨光微露到暮色渐浓,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中医的独特魅力,每分每秒都有新发现、新收获。

早上一到门诊,同学们就跟着老师坐诊。来了几位咳嗽患者,老师给见习的同学解咳嗽的特点。第一位阿姨说自己咳了好几天,痰是白白的、稀稀的,还总觉得后背发冷,穿再多都不怎么出汗,伸出舌头一看,舌苔薄薄一层白。老师说这是典型的风寒犯肺,寒气束在肺里,肺气不通才咳得厉害。接着又来个小伙子,咳得脸通红,说痰黄得发黏,嗓子又干又痛,还总觉得渴,想喝凉水,舌苔偏黄,舌尖也红红的。老师让大家对比,这就是风热犯肺,热邪耗伤津液,所以痰稠、口干。一上午跟着老师辨析症状、看脉象,总算把这两种证型的特点摸得更透了,原来中医辨证真的要从细枝末节里找差别。

下午转战住院部,治疗室里的针灸实操让大家耳目一新。一进门就看到治疗室里几位患者正在做针灸。老师先给同学们演示插针的全过程:选好穴位后,用酒精棉球仔细消毒,捏起皮肤时力度很轻,进针的角度和深度都有讲究,有的直刺,有的斜刺,捻转提插时手法娴熟,看得大家目不转睛。老师说让见习的同学们体验一下针灸的感觉时,每个人起初害怕疼痛不敢直接扎下去,而是缓慢的往下扎,可这带给同学们的感觉是疼痛的,直到老师拿着针给同学快速往下扎时才发现几乎不痛。针刚扎进去时,先是一阵轻微的酸胀感,像有股气在穴位里打转,老师轻轻捻了几下针,那股酸胀感又扩散开一点,过了一两分钟,居然慢慢变成了一种舒服的酥麻,整个手臂都觉得轻快了些。老师说这就是“得气”了,针灸的疗效往往就藏在这种特殊的感觉里。

从门诊的辨证论治到住院部的针灸实操,一天的见习让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亲身触摸到中医诊疗的细腻与神奇。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习,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更生动鲜活,也让大家愈发珍惜这次与中医知识“零距离接触”的珍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