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晨光悄然漫入昌江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走廊,海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大一学子们,正以多样的方式揭开医学的神秘面纱。这场意义非凡的见习初体验,让他们对医学事业的认知愈发立体而深刻。
跟着带教老师穿梭于病房,见习同学们在查房中聆听患者描述疼痛的细微语气,翻阅病历上记录的每一项体征——课本里抽象的“病理机制”,此刻化作了触手可及的具象注解。接收新病人时,他们学着梳理病史的逻辑脉络;观摩胸腔穿刺术时,望着老师沉稳进针、引流积液的全过程,更真切体会到“精准操作”与“人文关怀”从来都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双翼。
中医门诊部内,淡淡的药香萦绕鼻尖。学子们围站在老师身旁,专注学习如何区分“苔白腻”与“苔黄燥”的舌象差异,用心感知“浮脉”与“沉脉”在指尖的不同触感。一位自称“总头晕”的阿姨前来就诊,老师一边询问作息细节,一边提笔书写处方,转头对同学们叮嘱:“辨证就像拼图,问诊的每个细节都是不可或缺的碎片。”抄方时的全神贯注,让他们真切触摸到“望闻问切”背后代代相传的医学智慧与人文温度。
西药房里,货架上的药品按剂型、药理分类得清清楚楚。同学跟着药师核处方、取药、标用法:“这个降糖药餐前半小时吃,那个肠溶片不能掰开”,老师的提醒让他们明白,每一句用药指导都连着疗效。冷藏柜里的生物制剂、避光保存的针剂,更藏着“规范”二字的分量。
影像科的阅片室里,灯光聚焦在CT和X光片上。同学们围看老师指着片子讲解:“这里的阴影边缘不规则,要结合临床症状判断”“这个骨折线很隐蔽,得放大看细节”。从辨认正常解剖结构到学习分析异常影像,他们渐渐懂得,一张片子里藏着疾病的“密码”,影像诊断是临床决策的重要眼睛。
日暮时分,夕阳为医院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无论是临床诊疗中直面病患的担当、中医辨证施治中的精妙思维,还是药学工作中用药守护的严谨、影像诊断中“透视”疾病的精准,都让“医学事业”从课本上的抽象概念,悄然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责任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