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潮涌,琼州奋楫。
今天下午,海南省委深改办举行海南自贸港第二十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我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成果。我校作为全省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先试单位,与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委编办以及海口市联合申报的“破系统僵局,开全新格局——地方医学院校综合改革‘海医方案’”入选本次发布会案例,向全社会展示了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教育改革、赋能自贸港建设等方面的突出成效。
我们特将此次发布会相关实录整理发布如下,以飨读者。


新闻发布人:中共海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 关继荣
第一个案例是地方医学院校综合改革海医方案。提供单位是海南医科大学、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编办、海口市。
这项案例是海南医科大学以事业单位改革为牵引,动真碰硬,大刀阔斧推进全方位、系统性综合改革。创新构建党建引领、系统协同、育人为本、产教融合的现代医科大学治理体系,打破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冰,加快建设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打造医学国际交流合作高地。2024年以来,海医综合改革成果,获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力度之大、成效之快,改革之稳,超出预期。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等改革经验在省内高等教育领域推广,为提升地方高校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提供了重要示范,已吸引国内十多所高校前来学习借鉴改革经验。

海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巍代表学校作案例发布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医学教育一肩担两义,海南医科大学既承担着教育强岛的责任,更承担着健康强港的义务。最近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特别是在全职引进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同志任校长以来,我校着力打破长期制约发展的沉疴痼疾和体制机制坚冰,动真碰硬、大刀阔斧推进全方位、系统性综合改革,重塑现代医学教育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医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一、主要做法
一是破思想之冰,突行动之围,重构高效协同治理体系,这是系统性改革的有效基础。在省政府出台支持海医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破立并举,两年内体系化修订107项校内规章制度,并不断强化制度执行力;强化党政协同,创新“大部门”协同机制,将原有32个机构逐步优化精简至17个;推行中层干部“全员卧倒,竞争上岗”与绩效分配改革,形成“党建引领、制度保障、高效运转”的治理新格局。
二是循医学之道,破培养之茧,重塑人才培养机制,这是改革的根本目的。大学的核心任务是育人,我们优化专业布局和课程结构,修订50个专业培养方案及798门课程大纲,压减理论课时;强化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深度转型,收紧学业评价体系,探索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完善“院院融合”临床培养模式,创新教育科技医疗人才一体融汇的育人新路径。
三是强人才之擎,筑科研之基,引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互动,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我们构建了“1+3+13+X”引才模式,以“高水平领军人才+青年骨干”打造科研团队;实施“双百育才计划”,重塑职称评审制度,推行评审改革与“破五唯”机制;以“三个一”服务模式稳定高水平人才。出台科研激励等系列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实体化运行海南省医学科学院,改革部委级重点实验室,引入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
四是夯临床之基,赋教研之能,重建附属医院发展新格局,这是高水平突破的坚强保障。我们直面难题,强力推动附属医院科室(学科)深度整合与重组;统筹规划附属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附属医院与校本部及海南省医学科学院的联动,促进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对接,初步形成医教研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二、实践成效
一是治理效能激活。管理机构精简41.4%,跨部门协同机制运转高效顺畅,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从49岁降至44岁,硕士以上学历占比从76%升至87%;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决策效率与执行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办学质量跃升。新增4个博士、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25年首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901-1000名),实现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零的突破,教风学风显著转变。
三是服务精进赋能。紧密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重点布局“候鸟人群队列”“黎医黎药”“海洋药物”等特色科研方向,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孵化高地,大力引进重点学科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未来,海医将持续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医疗一体化改革,努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健康海南战略贡献更多力量。谢谢大家!

海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贾彬回答改革网记者提问:海医案例中提到推行中层干部“全体起立、竞争上岗”营造激励创新生态,请介绍一下海医如何打造高校治理新路径?
感谢我们媒体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在座的(各位)长期以来对海医的支持与关注。在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这个过程中,我们围绕“破除壁垒,激发活力”这一主题,切实崇尚学术,破除高校行政化甚至是官僚化现象,强化管理服务职能,探索形成了“系统重构+动态管理”的高校治理新路径。
在“系统重构”方面,我们聚焦原有体制机制中“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从顶层设计入手进行“大手术”,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制度体系的系统化。我们全面梳理、修订出台了107项规章制度,构建覆盖了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框架,确保我们的改革都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第二是领导体制协同化。我们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完善党政协同运行机制,优化二级学院党组织设置与运行机制,从根本上确立、形成“党建引领、制度保障、高效运转”的治理格局。
三是机构设置集约化。整合建立“大教务”“大学工”“大后勤”等综合性大部门。经过两轮精减,将原有的32个机构压缩至17个,同时推动职能深度融合与流程再造,实现从“各自为政”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在“动态管理”方面,重点是激活“人”这个核心要素。
针对中层干部,我们推行“全体起立、竞争上岗”机制。将所有干部岗位重新开放竞聘,通过竞聘演讲、综合考核和民主评议,建立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打破了原有的论资排辈和“铁交椅”思维,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的良性循环,为年轻有为的干部提供了脱颖而出的通道。
针对全体教职员工,我们实施了“总额控制、分类分级、目标考核”的绩效分配改革。将“科研奖励”单列,加大对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激励力度,突出“奖优降庸”,彻底扭转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营造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改革生态。
总的说来,海医方案通过系列组合拳,理顺了体制机制,激发了人的活力,探索出了一条既切合海医实际,又可借鉴的高校治理新路径。我们也希望海医方案,为高等教育改革积累经验,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参考,为教育强国贡献海医智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