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色记忆融入现代医疗空间,会激发出怎样的力量?
8月18日至22日,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海南省史志馆与我校附属海南医院联合承办的“中流砥柱 浴血琼崖”——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第四站)在医院门诊大厅成功举办。此次展览将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延伸至医疗一线,以创新形式推动琼崖抗战精神与“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深度融合,为医务人员与医学生带来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场景创新:诊疗空间里的“红色课堂”
打破传统展览的场地限制,此次展览设于医院门诊楼一楼大厅——患者候诊集中、医务人员高频经过这一人员流动量大的医院核心区域,巧妙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了红色文化在医疗场景中的自然浸润、红色历史资源与现代公共服务场所的有机融合。展览精选120余张珍贵的抗战历史图片和丰富的史志资料,系统展现琼崖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抗战的全貌,涵盖了全民族抗战、华侨支援、民众参与等多个层面,既呈现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也记载了日军在海南岛的侵略暴行,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那段浴血奋战、最终胜利的伟大历程。


为期五天的展览共吸引逾6000人次观看,除我校教职医务员工、患者及家属外,还吸引了共青团海南省委、国家统计局海口调查队、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和澄迈县纪委监委等多家单位的党员干部前来观展。现场累计发放史志图书300册、红色文创纪念品500份、宣传小册子50册、知识卡片500张,许多候诊患者及家属在参观中潜移默化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带孩子看病的同时,还能了解琼崖抗战历史,学习红色文化,这样的医院服务既有温度,也有深度。”患者家属王女士赞叹道。
“在医师节期间举办红色展览,既是对医者的精神洗礼,也体现了医院在红色文化传播形式上的创新。”展览期间,医院各党支部、团支部也纷纷前来观展,开展特色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将政治学习与业务研讨相结合,让门诊大厅成为党性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的新场所。一些前来观展的医务人员表示,要从这段血火淬炼的历史中汲取信念与力量,将革命先辈的忠诚担当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生动实践。
“此次展览铺展的不仅是历史长卷,更是精神丰碑。作为一名正在求学的医学生,我们要以史为鉴,在学习中锤炼本领,把先辈精神转化为钻研医学的动力。”临床医学院的学生一路参观、一路思考,用心感悟伟大抗战精神。
红色赋能:抗战精神激发医者担当

在8月18日上午举行的展览启动仪式上,海南省史志馆馆长陈文萍在致辞中回顾了琼崖抗战的艰苦历程。她指出,在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之际,附属海南医院作为海南人民的“健康守护者”,与省史志馆联合举办此次展览,既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医者精神的传承。她强调,抗战精神与医者使命具有内在一致性,都源于对人民深厚的责任感。

附属海南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廖旺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抗战是一部壮烈的英雄史诗。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要传承这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要始终牢记“生命至上”的医者初心,始终锤炼“敢打硬仗”的过硬本领,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实现“大病不出岛”的目标,为海南人民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仪式上,省史志馆向附属海南医院赠送90本党史、地方志书籍,为医院图书馆注入红色资源。现场还设置了答题闯关、免费发放史志书籍等互动环节,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增强了展览的教育性和参与感,让观众从“被动看”变为“主动学”。
长效融合:红色基因滋养医学教育与医疗服务
此次展览是全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展现琼崖抗战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不仅引领广大民众深刻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也拓展了医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未来,附属海南医院将继续用好本地红色资源,探索医疗空间与文化教育的创新融合,将红色基因融入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医务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医德情怀,努力成长为有温度、有担当的“红色医生”,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从临时展览,到长效红色教育机制,从历史回顾到初心唤醒——这场门诊大厅里的红色展览不仅是一次文化创新实践,更是一次“白袍初心”的精神淬炼。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学校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琼崖抗战精神正以更鲜活、更贴近的方式,激励着新时代医疗工作者,为守护海岛人民健康、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