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蒋新军在北京大学攻读完护理学博士后,再次回到我校国际护理学院成为一名青年教师。近五年间,她以学科交叉为突破点,带领健康与慢性病管理团队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培养出一批兼具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更在抗疫一线和自贸港建设中践行医者担当,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学者的多重使命。
01打破学科壁垒,终结护理国自然五年来“零获批”
初回学校时,蒋新军面临的科研条件并不理想:办公资源有限、缺乏学科团队,且护理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自然)申报中尚无独立赛道。她选择另辟蹊径,创新性地将护理学与临床医学、行为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出“基于有限理性的糖尿病助推干预研究”课题。2023年,该课题成功获批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终结了学院连续五年无国自然立项的历史,并无私向学院及附属海南医院等单位分享国自然“学科交叉”申报经验。
与此同时,她带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将科研团队从最初的1人,扩充到现在涵盖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及研究生27人。并在博士导师李明子教授前期指导的基础上,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国内首个针对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支持系统,配套开发五大自我管理行为的助推管理工具,通过视频教学、患者评估、反馈及提醒等功能为患者提供持续支持。目前已在海南4家医院开展多中心研究,未来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助力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02孜孜不倦,科研成果获认可
截至2025年4月,蒋新军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1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15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1项。其关于护理本科生在线学习行为所产出的论文成果,在2022年发表在属于护理学科、教育学科JCR Q1以及中科院分区医学、护理学1区期刊Nurse Education Today上,实现了我校教师首次在国际护理教育顶尖杂志上发表教研学术论文的零突破,也实现了海南省护理学专业科研成果的新突破。其团队成果多次亮相国际护士大会、国际糖尿病联盟会议,为海南护理科研赢得国际关注。
2024年,蒋新军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高级访问学者项目”资助,是学院首位获得该留学身份的教师,目前,其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访学研修。

蒋新军(右5)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参加学术活动
03立足实践,两“能”并重培养人才
“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学校的新标准,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是蒋新军所带的研究生在顺利完成论文发表后所发出的感慨。面对学校学位授予的新要求(需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方可获得学位),蒋新军要求每位研究生制定年度目标,并自行合理安排时间及学习任务,学生提交的每一篇论文,从选题设计到数据报告,她均逐字审阅框架逻辑,甚至对语言表达标注详细修改意见;每个研究节点的深夜讨论、节假日里的线上答疑,成为师生间的常态,正是这份严谨和高要求,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学校的新标准。
蒋新军始终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育人全程,累计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开展省级及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课题9项。其参与指导的“会呼吸的防护服”项目,凭借解决医护人员高温作业痛点的创新设计,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国家级铜奖;她还指导并资助4名本科生申请获得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学生卢文文感慨道:“蒋老师就像航海时的灯塔,不仅照亮方向,更让我学会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沉稳。”


蒋新军和同学们在一起
04实干担当,助推自贸港人才建设
“学习能力强、执行质量高、协作意识好、主动担当实”,这是蒋新军在借调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时所获得的评价。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她被借调至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进行跟班学习,在此过程中,她与处室同事通力协作,完成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报送和有关职称工作。期间,她独立承担2024年国家专家人才服务基层行动申报工作,并在服务保障国家级重点专家来琼休假以及受理人才咨询、面对面服务基层等方面,她都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态度,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归岗后,她秉持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积极推动校地及院院合作:促成东方市与学校国际教育学院对接,促成国际护理学院与香港大学护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海南引入国际人才和护理教育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05勇赴一线,展现医者道义担当
2022年8月三亚疫情期间,蒋新军主动请缨加入学校首批志愿服务队,驰援天涯区抗疫一线。面对《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采访,她坚定表示:“作为党员必须冲锋在前,作为医学院教师更应担当使命。我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守护群众健康尽一份力。”
在天涯区卫健委志愿服务队,她主要负责疫情数据核查与信息整理,同时发挥专业特长,制作简易版“七步洗手法”“防护服穿脱流程图”供志愿者学习,提升团队防护规范性。分队队长陈涛评价:“蒋老师不仅高效完成数据任务,还主动协助解决群众困难。”
一次值班中,她遇到一位确诊患者:自身症状严重,还需照顾1岁半女儿和5岁发热女儿。患者情绪濒临崩溃,请求协调其婆婆从其他方舱转运协助。蒋新军立即上报指挥部,经多方沟通,最终促成家属转运,事后患者也表达了深切的谢意。
“把专业变成守护生命的能力,是医者最大的价值。”蒋新军这样总结抗疫经历。

蒋新军作为第一批志愿者支援三亚

蒋新军接受《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采访
从北京大学护理学博士到海南护理学科青年骨干,蒋新军以扎实行动赢得多重身份:海南自贸港D类人才、省级抗疫先进个人、校级领军人才、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学者等;她带着燕园的学术积淀扎根琼州,紧密结合临床攻克糖尿病管理难题,在三亚抗疫前线通宵核对数据,在校园内手把手指导学生论文。15篇SCI论文、6项学生专利、4家医院的临床验证数据,是她近五年耕耘的注脚;而“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则印证了她对医学教育与社会服务的双重坚守。这位90后学者正在证明:青年力量既要有单点突破的锐气,更需托举后辈的胸怀,她正以“解决真问题、培养真人才”的务实态度,探索着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