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特稿  >  正文

人物特稿

师者 | 孙学文:十六年陪伴,只为点亮青春

作者:邓可颂 张冰 编辑:吴京京 供稿:党委宣传部 人事处 审核:邓可颂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5-09-07


孙学文

海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荣获2025年“海南省优秀教师(海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



一条深夜里依然闪烁的温暖回复,一场宿舍楼道里的促膝长谈,一张手绘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这些看似平凡的碎片,拼接起中医学院孙学文老师十六年辅导员生涯的温暖图景。他未曾站在聚光灯下,却始终站在学生中间,用最温暖的陪伴,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篇章。

自2010年走上辅导员岗位以来,孙学文始终坚守在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这一干就是十六年。他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用真情叩响学生的心门,用热忱守护青春的绽放,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诠释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

就在不久前,他刚刚荣获“海南省优秀教师(海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光荣称号。这份荣耀,无疑是对他十六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辅导员岗位上的最佳赞誉。

理想信念不在远处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始终萦绕在孙学文的心头。他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工作的灵魂,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孙学文善于把宏大主题转化为学生身边可以触摸和感知的具体实践。他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汇入时代洪流,勇做奔涌向前的“后浪”。在他带领下,中医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创新开展“三亮一做”党员示范工程——亮身份、亮思想、亮行动、做表率,激励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志愿服务、临床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支部成为凝聚青春力量、引领理想前行的重要阵地。

“理想信念不在远处,他就隐藏在每一堂课的专注、每一次实践的汗水、每一个选择的担当里。”孙学文常常启发学生。

做育人的行家里手

孙学文相信,育人者必先育己。只有成为“行家里手”,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他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专业能力,先后两次参加海南省委党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培训班,并积极参与海南省教育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班,将所学所思转化为生动的育人实践。

他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曾带领团队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金奖和全国铜奖。在科研方面,他主持海南省思政专项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展现出深厚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作为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十六年来,他已为5000余名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等课程。他深耕讲台、精研教学,把思政课堂作为主阵地,帮助学生认清时代潮流、明确人生方向。

“唯有自己不断进步,才能更有效地引领学生。”这句话,不常挂在他嘴边,却始终烙在他心里。

用真情对待每一个学生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孙学文始终秉持的育人理念。他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天性,引导他们自由而全面地成长。他坚持为每一位学生定制“职业发展规划路线图”,细致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能力与成长愿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他的身影遍布课堂、宿舍与办公室。多年来,他坚持每学期听课查课100余次,和学生谈心300余人次、走访宿舍80余次——这些数字背后,是他用脚步丈量青春的痕迹。他推行“谈心式”深度谈话,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而言,他不像老师,更像一位兄长。

在担任中医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期间,他配合学院领导,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开展就业指导,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录取率超30%。他所带班级的研究生录取率更达到35%以上,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六年来,他成功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20余起。身处情绪旋涡的学生第一时间想求助的是他,内心封闭的学生也唯独愿意向他敞开心扉……每一个重新绽放的青春背后,都是他春风化雨般的同理与接纳。



“只有沉下身来,用真情对待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才能彼此成就、共同进步,才能让立德树人的事业焕发持久的生命力。”孙学文如此说。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青涩到成熟,从初出茅庐到从容笃定,孙学文把最好的十六年献给了学生。他常说:“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声地影响着学生。我们要做的,是以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海南省优秀教师(海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对孙学文而言,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依旧日复一日奔走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热爱、热心、热情,继续书写着一名为学生点亮前路的“暖心辅导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