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我校急诊创伤学院2021级本科生肖炜豪在科学实验中心吴金燕研究员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生物系徐建平教授的指导下,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中科院二区期刊《Mycology》(IF=4.6)发表题为“Prevalence, drug resistance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Candida glabrata in the reproductive tract of pregnant women in Hainan and comparison with global multilocus sequence data”(海南孕妇生殖道光滑念珠菌流行性、耐药性、遗传多样性及与全球多位点序列的比较)的研究性文章。
阴道念珠菌病(VVC)主要由念珠菌属引起,是孕妇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流产、宫内感染等。光滑念珠菌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白念珠菌,其在孕妇生殖道中的流行情况、耐药性及遗传多样性尚不明确。该研究围绕海南孕妇生殖道中光滑念珠菌的流行率、耐药性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全球多位点序列数据对比,得出具有海南地域特色光滑念珠菌生物学特色,为该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和进化研究提供依据。
文章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1501203.2025.2461725
作者简介:

肖炜豪同学就读于海南医科大学 21 临本二班,担任纪检委员一职。在学习期间共荣获 42 项荣誉,其中国家级 2 项、省级 8 项、校级 32 项。科研方面,他参与 1 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1 篇 SCI 论文。创新创业实践中,他主持 1 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已结题),参与 1 项省级(已结题)和 1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
肖炜豪表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师长和同学的协助,尤其是吴金燕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在课题实践中,他系统掌握了PubMed、WOS等文献数据库的检索策略,熟练运用SPSS、GraphPad Prism等数据分析工具,并巩固了基础实验技能。这些技能虽然具有时效性,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即使生疏后重新掌握也能提高效率。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必然依赖于团队协作的力量。通过大创项目实践,他深刻体会到合理规划成员分工、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的重要性,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拓展学术社交网络,以获取更多的科研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