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以信任育担当:我校免监考实践彰显育人成效

作者:李玉龙 编辑:吴京京 供稿:教务处 审核:邓可颂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5-07-02

近日,在我校国际护理学院2024级护理学本科2、3、4班的考场内,开展了一场“免监考”的生理学考试。考场内不见监考老师的身影,但秩序井然,同学们以“零违纪”的完美答卷,为校园诚信教育作出了生动的注脚。

这是我校教务处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以信铸魂、以文化人”育人新模式的生动实践,标志着我校诚信学风建设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取得新突破。

以信任培育担当

免监考制度是我校教务处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学生自我管理、互相监督的方式,强化诚信意识,培养职业素养。24级护本2、3、4班在辅导员陈晓希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前期自主申报、班级承诺、学院审核等环节,最终获得免监考资格。申报过程中,三个班级通过民主投票、诚信签名等活动统一思想,并制定了翔实的自律公约,为本次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监考班级”的成功实践,是学校系统性推进诚信教育的必然成果。近年来,学校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诚信教育”纳入各个专业培养方案,明确提出“将诚信品格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构建‘制度约束—文化浸润—实践锤炼’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


图片


图片


此次考试中,涉及班级的同学们均提前15分钟到场,自觉将手机和个人物品放置指定区域,考试过程中无交头接耳、无违规行为,结束后有序离场。参加考试的同学表示:“免监考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对未来的提醒——作为医学生,诚信与专业能力同样重要”。


从“他律约束”到“自律自觉”,育人范式的深度变革

长期以来,学校考试主要依靠“监考—监控—违纪处分”的“他律”模式,而此次“免监考”的突破,本质上是学校对“育人主体”的重新定位——将学生从“被管理者”转变为“自我管理的主人”。

图片


图片


考场内,同学们独立审题、专注作答的身影,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坐在考场里,没有老师监考,反而更感受到一份责任——这份责任不仅是对自己的学业负责,更是对未来患者的生命负责。”24护理3班一位学生的话,道出了“免监考”背后的深层逻辑:学校通过“信任”的传递,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诚信”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辐射”,校园文化的浸润式生长

这次免监考考试正是学校“以文化人”理念的目标所在——通过典型示范,让诚信从“少数人的自觉”变为“多数人的习惯”,最终形成“人人讲诚信、处处守诚信”的校园文化生态。正如副校长曾敏在考后调研中所强调:“医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有温度、有品格的医者。这场考试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诚信,更检验了学校的教育智慧。未来,我们要将‘免监考’经验推广到更多学科、更多场景,让诚信成为海南医科大学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从“零监考”到“全信任”,从“班级实践”到“学校战略”,这场特殊的考试,不仅是国际护理学院2024级学子的“诚信课堂”,更是学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奋进之笔”。它用最质朴的方式证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自我管理者”;而一所大学的高度,不仅在于学术的卓越,更在于品格的卓越。

以信铸魂,方能行稳致远;以文化人,终将泽被四方。相信更多学子在诚信的滋养下,成长为“有品德、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医者,让“诚信”二字,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厚重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