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首页 > 文化校园 > 正文

当医学思维遇见海权博弈——吴士存海医大报告:2025南海维权挑战的"病理诊断"与"靶向治疗"

发布时间:2025-03-18 16:10:19 浏览次数:

3月14日上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第三十三期暨“时政前沿”周末大讲堂首期活动在学校立德厅成功举办。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海南华阳海洋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教授应邀作题为《2025年南海形势:挑战及应对》的专题报告,系统阐释我国经略南海的战略智慧。

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身坚主持,我校部分中层干部,各院系辅导员、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以及在校学生代表、市民听众近500人参加活动,其中学生听众达400余人。现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



吴士存教授在讲座中系统阐述了南海问题的本质与演进脉络。他指出,南海问题的实质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围绕南沙群岛部分岛礁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争议。通过历史维度分析,南海争议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不存在主权争议;60年代至90年代初,部分国家非法侵占中国南沙岛礁;1990-2009年局势相对平稳;2010年后域外势力介入导致复杂化升级。

多维解析问题成因

吴士存教授从战略高度剖析南海争议的深层次动因:一是地缘战略价值突出,南海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航运要道,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二是资源开发利益驱动,周边国家觊觎南海丰富油气资源,加剧非法侵占行为;三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度设计存在模糊性,个别国家曲解公约条款进行过度海洋主张;四是特定历史时期我国海上力量建设与维权能力存在客观局限。

精准研判形势特征

针对当前南海态势,吴士存教授总结三大特点:美国持续加强军事存在推动南海问题军事化;菲律宾等国单边侵权行动呈现常态化趋势;西方势力操纵国际舆论抹黑中国正当维权行动。

科学谋划应对之策

面对未来挑战,吴士存教授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一是强化海上维权执法,坚决维护岛礁建设成果与渔业生产秩序;二是深化法理斗争,坚决驳斥所谓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三是推进规则构建,加快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及“准则”磋商;四是加强国际传播,构建南海历史与法理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



在学术交流环节,吴士存教授与现场师生围绕海洋医学科技支撑维权实践、南海叙事体系构建路径、现代化海上力量建设战略等议题开展深度研讨和交流。这场医学与地缘政治学的跨界对话,围绕“医学科技赋能海洋治理”主题,凸显了多学科协同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的实践价值。

王身坚在“人文大讲坛”开幕式致辞中强调,医学人才需立足自贸港建设与南海战略前沿,实现医术精研与家国情怀的双重淬炼。论坛首讲特邀南海问题专家吴士存教授,以跨学科视角开启战略思维训练。王身坚以医学隐喻解读专家学术贡献:称其为“海权病理学家”——深耕南海研究30年,主导中越北部湾划界等重大谈判;“战略影像学权威”——融贯国际学术背景,构建400余项研究成果的立体战略图谱;“学术基因工程师”——通过30部著作与400篇论文培育战略研究梯队。

在总结中,王身坚将讲座喻为精准的外科手术:首刀剖析法理根基,次刀解构域外干预,末刀提出中国方案。他指出南海维权与海洋强国战略亟需医学创新突破,勉励师生在海洋生态保护、应急救援等领域探索学科交叉,将临床思维转化为经略深蓝的科技支撑。这场战略影像学的“全景CT扫描”,旨在解码国家海洋命运的生命密码,推动医学人文精神与海洋战略的深度融合。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吴士存教授的精彩讲座为我们厘清了南海问题的历史脉络,系统、全面地诠释分析了南海形势的走向及挑战,深化了大家对南海问题及南海形势的认知,增进了对国际形势的了解,并开阔了学术视野、启迪了思维智慧。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

Copyright © 2022 海南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050005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