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临床医学院团委组织全院大一大二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以及“手拉手”共建班级2023级临床医学本科1班、10班共计700余名师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医德实践课。活动通过专业讲解、影视鉴赏与病房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医者仁心,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
在大一、大二的学生刚刚踏入医学殿堂,尚未涉猎繁复的专业知识时,临床医学院通过“一揽子计划”将医德实践课嵌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将医学置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艺术等多维视角中,引导学生关注患者的生命体验、情感需求和社会背景,在他们心中播下仁爱的种子,让年轻的医学生明白,未来的白大褂不仅承载着科学的严谨,更肩负着生命的重量;在掌握“治病”之术前,要先懂得“医人”之道。这种浸润式的精神滋养,将成为他们未来面对冰冷仪器时的温度,面对复杂病例时的共情,面对医学困境时的坚守。

课程伊始,学院特邀附属海南医院儿童康复科符彬莎医生、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陈太衡医生进行专题分享。医生们以丰富的临床案例为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什么是脑性瘫痪?如何患上脑瘫?得了脑瘫以后还能正常生活?脑瘫如何治疗以及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前沿技术与人文关怀要点。“康复不仅是功能的恢复,更是生命的重塑。”符医生动情地说道,“医者的温度,往往藏在细节里——一句鼓励、一次蹲下的平视,都可能成为患儿黑暗中的一束光。”专业与温情并重的讲解,让在场学生深刻体会到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


随后,全院师生共同观看了聚焦脑瘫患儿成长历程的电影《小小的我》。影片中患儿家庭的坚韧、医者的守护与社会的温情,让许多学生潸然泪下。
“当镜头里的小手颤抖着握住听诊器时,我突然明白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真谛。”2023级影像技术班王桂良同学在观影后感慨道。
“医学教会我们测量脑脊液压力,却测不出灵魂的压强。片尾春和推着轮椅走向师范学堂时,满地梧桐叶都在沙沙作响,那是神经系统代偿机制在现实世界的投映——受损的突触终将长出新生的树突,如同被截断的河流,会在月光下另辟蹊径。”2023级临床医学本科班10班卢雨良说道。
“影片中,易烊千玺饰演的角色在面对病痛时展现的脆弱与坚韧,让我意识到医者不仅要治病,更要疗心。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对生命的敬畏。这部影片提醒我,未来的行医路上,除了专业知识,更要保持共情与温度,因为每一个‘小小的我’,都值得被温柔以待。”2023级临床医学本科班1班张振宇感慨。
2023级临床医学本科班11班翟梦霞表示:“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挑战。这部电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从医的决心,我希望未来能用所学,帮助像刘春和这样的患者,让他们能更有尊严地生活 。”
24临本3班班主任邱逸敏老师表示:“影片中患儿的坚韧与家庭的坚守,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生命的重量。结合专业知识讲解,既深化了学生对病症的理解,也让他们懂得医者不仅要治病,更要传递温暖与希望,这正是医德培育的生动一课。”这场沉浸式的情感教育,将医德从抽象理念转化为直击心灵的共鸣,为下一代医者“启德”“启志”“启心”。
后续还将组织学生深入儿童康复病房,作为志愿者参与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与心理陪伴,通过搭建患者与医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深入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进一步将医学人文教育成果夯实。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晖慧强调:“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精湛的技艺,更要锻造‘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医德实践课,正是要把人文关怀的种子埋进学生心里,让它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