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典型
首页 > 先锋典型 > 正文

巾帼丨许艺莲:护理就是在用生命温暖生命

发布时间:2025-03-14 15:45:12 浏览次数:

在我校第二附属医院的淋巴水肿康复护理治疗室,72岁的渔家阿婆林阿英(化名)正颤颤巍巍地抬起肿胀的右臂,拿着梭子缓慢地勾勒,并系上绳结,这是她术后三年来第一次重拾补渔网的手艺。“从前这胳膊沉得像拴了船锚,多亏许姑娘的‘神仙手’,让我这老骨头还能给家里补张渔网。”老人浑浊的眼里泛起泪光,窗外摇曳的椰影温柔地落在这对医患身上,见证着许艺莲28载护理生涯中最动人的篇章。

赤子之心:技术破冰者的仁者初心

时针回拨至2018年深秋,在北京同仁医院进修的许艺莲,偶然见证中医科用三棱针在耳尖放血治疗眼疾的神奇疗效。这个传统疗法在她心中激起涟漪:“海南湿热气候下眼疾高发,婴幼儿治疗依从性差,这不正是破题良方?”带着30页手写笔记和一包银针,她率先将“耳尖放血治疗结膜炎、麦粒肿”技术在省内开展,并进行临床验证。为精准掌握进针角度,她在模型上反复练习数百次;为消除家长疑虑,她一遍一遍与家长解释原理,分享疗效。当首位接受治疗的3岁患儿停止哭闹、睁着清澈的眼睛冲她笑时,她知道这项技术真正扎进了百姓心坎里。这项技术荣获“海南省护理学会技术创新三等奖”,该技术通过非手术方式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尤其适用于婴幼儿群体,累计服务患者2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下降35%。

化茧成蝶:淋巴水肿治疗的破局之路

2022至2024年,许艺莲赴湖南、广州完成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认证。2022年赴湘进修期间,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进修的许艺莲查房时,遇见了蜷缩在病床上的六旬湘绣老人周秀娥(化名)。老人因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右臂肿如浸水的棉絮。“妹陀,我这手绣过岳阳楼的云、君山的竹,现在连针都捏不住咯……”老人颤抖的叹息混着窗外的雨声,砸在许艺莲心上。这声叹息化作她日夜钻研的动力,在40℃高温的模拟训练室,她练习手法引流+绷带包扎直至腱鞘炎复发。她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将国际前沿的淋巴水肿治疗技术带回琼岛,让饱受病痛折磨的海南人民不再辗转求医,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与世界同步的优质医疗服务。‌2023年秋天,许艺莲主导成立海南省首家淋巴水肿康复护理创新工作室。在这里,许艺莲带领团队将国际标准治疗方案(包括手法引流、压力治疗、功能锻炼、皮肤护理、肌内效贴等)服务于广大患者,为了方便病人理解和记忆,把康复操“翻译”成方言版康复操。为更好地服务本地患者,结合海南气候特点,许艺莲团队创新开发“湿热环境淋巴水肿三级防护体系”,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当渔家阿婆林阿英重新背起渔篓走向海滩时,832份类似的生命奇迹已在琼州大地绽放,总有效率达93.2%,为17位患者降低手术风险,节省医疗费用53.6万元。


图片

图片

许艺莲在工作中为患者服务


淋巴水肿康复护理创新工作室年接诊量418人次,创收21.8万余元,带动医院乳腺疾病诊疗量增长19.8%;技术输出至湖南、三亚等6省市,建立区域协作中心2个。2024年12月,海南省教科文卫邮电工会委员会下发《关于命名“海南省教科文卫邮电工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海南省教科文卫邮电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决定》,经资格审查、项目审查、考核评审等环节,淋巴水肿康复护理创新工作室成功入选海南省教科文卫邮电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


图片

图片

许艺莲与患者们在一起


在此基础上,许艺莲还在2024年成立“许艺莲创新工作室”,承担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上肢淋巴水肿防治》,参编专著《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上肢淋巴水肿预防及治疗》。2023至2024年连续主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乳房重建护理新进展”“淋巴水肿治疗护理技术”,培训省内外护理骨干604人次,课程满意度达99.3%。发布淋巴水肿、乳腺癌系列科普12篇,分别在淋巴水肿频道公众号、视听海南等专业媒体发布,阅读量超10万,2023年参加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护理分会举办的第一届护理科普视频作品展示活动荣获二等奖,2024年基于5E护理模式下的乳房重建个案管理模式参加第九季医疗服务行动全国擂台赛中南赛区获“护理延续服务杰出案例奖”。至此,许艺莲用过硬的技术填补省内淋巴水肿治疗空白,全心全意服务岛内人民。

薪火相传:护理创新的燎原之势

“许老师的查房像在编织一张网。”年轻护士小林这样形容MDT多学科查房。确实,许艺莲首创的外科护理MDT多学科查房机制联合医疗、康复、营养、伤口、静疗等团队开展个案管理,更串联起从临床到居家的全周期护理。在担任护士长、外科总护士长期间,创新推行“标准化护理流程+情景模拟训练”管理模式,修订护理常规23项,制定应急预案12个,实现Ⅲ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连续3年下降至8.63%,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8.7%。


图片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技术帮扶时,许艺莲协助该院编制《基层胸痛中心建设标准操作手册》,优化急诊分诊流程,使急性胸痛患者D-to-B时间缩短40分钟。完善疼痛管理制度,优化护理人文关怀举措,推行“ISBAR交班模式”,加强管理工具应用及护理质控方法的培训,日均开展1.4场培训,人均受训3.2小时。在许艺莲的帮扶下,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在2024年管理工具应用比赛首次荣获优秀奖,二级甲等医院护理评审顺利通过。许艺莲还被聘任为硕士研究生临床导师,负责我校、(原海南农垦中等卫生学校)等的护理见习带教,5年来带教见习生606人,进修生、乡镇卫生院护士长管理培训人员等12人。她在带教过程中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立标尺、作示范‌、传薪火,将一身的护理技术传承给他们,获得学员、学生的一致好评。她以第二完成人参与我校教学课题《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和情景教学相结合的临床见习教学研究与实践》,参与编写《乳腺癌靶向药物皮下注射护理专家共识》,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大爱无疆:白衣战士的赤子情怀

许艺莲是一名党员,在工作岗位上一直保持着党员本色,为身边的同事和病患树立了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在2022年抗击疫情的攻坚时刻,许艺莲也不忘初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带领团队奋战在抗疫一线。她的防护服总是与众不同——她的防护服比其他人多出几个口袋,里面装着她自制的防雾喷剂和防压疮水胶体敷料。这些看似简单的物品,却是她在长期抗疫实践中总结出的“防护法宝”:防雾喷剂能让护目镜长时间保持清晰,而水胶体敷料则能有效缓解医护人员因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而产生的压疮问题。“这些都是小细节,但能让大家工作更顺利、更安全。”许艺莲说道。在她的统筹安排下,团队克服了人员紧张、任务繁重等困难,累计完成7120人次的核酸采样任务,实现了零投诉、零感染的“双零”目标,成为抗疫战线上的标杆。“许护士长总是冲在最前面,她的专业和细心让我们特别安心。”一名团队成员这样评价她。


图片


不仅如此,她还在2021年发起“粉红丝带行动”,已为912名乳腺癌患者点亮生命之光,她的工作室定期开展筛查高危人群620人,早期干预率提升50.4%,相关事迹被《海南日报》专题报道。她参与海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24年基层医疗机构“大医精诚公益行”学术巡讲环岛行活动,深入五指山、琼中等贫困县开展义诊巡讲,培训基层医护人员132人次。许艺莲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的信念,用实际行动传递医者大爱。“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帮助他人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幸福。”她常常这样说道。无论是抗疫战场还是社会服务,许艺莲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诠释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担当与情怀,成为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健康守护者”。正如她笔记本扉页所写:"护理之道,不在治愈,而在用生命温暖生命。"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

Copyright © 2022 海南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050005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