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陈国强校长以《抬升高度、拓展宽度、萃炼纯度,活出干净而精彩的人生》为题,为海南医科大学2025届毕业生上了“最后一课”。校长一直保持其风格,不借他人之手,亲自写稿备课,以期“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授课通篇以“干净”为核、“三度”为纲,如惊涛拍岸,在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毕业生当中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强烈共鸣。有同学留言道“看完这段致辞,心里像被海浪轻轻拍打着,又暖又有力量”。

我们深信,这堂充满力量与温度的授课,既是对近两年来,学校跨越式发展改革理念的总结与回顾,更是对医者精神的呐喊和诠释;既是对毕业生的谆谆嘱托和校长办学治校理念与师生成长成才的深度融合,更是对全体海医人的骐骥和灵魂的再次唤醒。
以“干净”为核,塑造职业精神
“干净”是贯穿医者、师者生涯的底色,既彰显着白袍加身的职业信仰,也熔铸着治学为人的精神品格,更成为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干净是职业操守的纯净性。校长讲话聚焦“干净”二字,认为其既是“白大褂不容玷污”的外在要求,更是“听诊器岂能蒙尘”的灵魂本色。认真听取校长讲话后,有同学通过深情回忆带教老师蹲地为患者系鞋带以及感慨“白大褂比西装金贵”等细节,深刻理解到“干净”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严谨,更是“掌心的温度”和“眼里的认真”,是对生命敬畏的具象化。
干净是学术与人格的纯粹性。“干净”被延伸至治学与为人领域,成为“抵御世俗侵蚀的终极铠甲”。有人在官微评论中言道,在学术研究中需杜绝数据造假,在职业选择上要摒弃功利主义。这种纯粹性被视为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守护初心的精神航标。
干净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彻底性。师生普遍感受到“干净”理念贯穿于学校改革的全过程。无论是“考试难度升级”的严格要求还是“病历修改至凌晨”的严格训练,无论是“弯腰拾起校园纸屑”的以身作则还是校风学风的重新塑造,“干净”成为推动学校脱胎换骨的精神动力。有毕业生在评论中感叹,曾抱怨“太折腾”的变革,如今“突然有了沉甸甸的意义”,印证了校长以“干净”破局的底气和决心。
以“三度”为纲指引学子人生
“三度”,即人生高度、事业宽度、专业纯度,并非陌生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贯穿于医学生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和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精神内核。它,指引着毕业生们在走向社会后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挑战、拥抱世界、守护初心,迎接时代的召唤与考验。
抬升高度,以态度决定人生格局。“椰立风霜”被赋予“向阳生长”的坚韧内涵。在议论中,有同学从“解剖课上同学递来的第二块巧克力”“实验失败时师兄重新配好的试剂”和抗疫志愿者“隔着防护服比出的加油手势”,体会到“椰树般挺拔”的精神力量。校长提出的“躺平是对海南暖阳的辜负”更是成为激励莘莘学子的金句,激励着毕业生们要以奋斗者的姿态回应时代召唤。
拓展宽度,以胸怀决定发展视野。“海纳百川”被解读为包容开放的胸怀。同学们将其具象化为“拥抱变革”和“开放学习”,并认识到医学需突破地域局限,表示要“用南海般的胸怀拥抱时代变革,”以“热带医学特色和国际化视角”积极加入自贸港建设。这种格局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将个人融入时代洪流的价值选择。
萃炼纯度,以情怀决定职业温度。“黎药清心”被认为是对医学本质的回归。有同学感慨,“带着温度去面对每个生命”“守护人性、守护生命温度”,认为这是学校教育让学生明白治病救人不只是“技术活儿”的根本所在。有毕业生还表示已和室友约定,要始终牢记强叔“眼神清澈”的嘱托,誓言面对“复杂的病例”和“棘手的难题”时,不忘第一天踏入学校时的“我想当个好医生”的悄悄话,充分体现了学校“纯度”教育的深刻影响。
以“盟”“约”为线联结师生情感
从去年毕业典礼“最后一课”的“十年之约”,到今年的“击掌为盟”,校长与毕业生的“盟”“约”成为师生间的情感纽带与双向奔赴。



人格魅力散发天然的育人能量。“强叔”这一亲切称呼贯穿评论,折射出校长身体力行、表里如一地以“父亲般的爱”赢得了全校同学的真诚爱戴。这“爱”,是“晨光中最早的身影”,是“深夜最亮的灯光”,是“弯腰拾纸屑”的细节,更是“击掌为盟”的约定,校长的言行被师生视为“无声的教诲”和“最好的勋章”。
学校蜕变沉淀牢固的集体记忆。毕业生们将个人成长与学校更名、深化改革紧紧捆绑在一起。从“海南医学院”到“海南医科大学”的蜕变,从“考试难度升级”的吐槽到“深夜修改病历”的历练,都成为师生共同书写的属于海医的“传奇”。有毕业生感叹,“见证历史”的自豪感与十年后“更加争气”的使命感交织在一起,凝聚成了“海医人”身份认同的集体记忆与强劲“底气”。
精神传承激荡强烈的师生共鸣。“海医的风要吹向更远的地方”成为毕业生的心声。有同学表示,讲话既有对“澄明之气”的珍视,也有对“带着温度”行医的承诺,更有“十年后看到更加争气的我们”的期待,体现出“椰立风霜”“海纳百川”“黎药清心”等精神在师生间的接力。
国强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最后一课”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在于其将抽象的价值理念具象化为可践行的行为准则。师生的热议与社会的评论不仅是对“最后一课”内容的呼应,更是对海医教育理念、校长人格魅力以及学校发展成就的衷心肯定。这种共鸣的背后,是焕然一新的医科大学在变革中重塑精神内核、凝聚集体共识的生动实践,也是一名医学教育家以思想之光点亮莘莘学子前行之路的孜孜探求,更是我们实现同学们对母校“以椰树风骨之姿,破偏见若开山镰,以南海壮阔之怀,立新章似织黎锦”新期待的源源动力。
我们期待,全体毕业生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身体力行,践行校长嘱托,不断提升人生高度、拓展人生宽度、萃炼人生纯度,成为最好的自己,活出干净而精彩的人生。
我们同样期待,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应以“干净”为核,以“三度”为纲,不断抽离小我,理解、支持、积极参与学校的守正改革,为学校变革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