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1.学院概况
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海南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海南省海口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起始于1881年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海口福音医院,是海南现代医学的摇篮。1951年海口福音医院与创办于1927年的海南医院合并成立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医院。1988年海南建省后正式更名为海南省人民医院,1994年获批海南首家三级甲等医院。2024年9月,为进一步落实《关于支持海南医学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进各直属附属医院及相应临床医学院深度融合,海南医科大学印发《关于优化直属附属医院及相应临床医学院“院院合一”组织领导体系工作方案》,将学院现有三级管理类机构,其职责及人员整体并入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海南医院,共同承担医院和学院的工作。医院成立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教学培训部,配置专职管理团队,协调高效优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医院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拥有秀英和观澜湖两个院区,其中秀英院区开放床位近3000张,观澜湖院区预设床位1000张。设有72个临床医技科室,106个护理单元,6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1个临床医学研究院,2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和护理学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省重点学科,37个省级重点专科,33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和11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打造了肝胆病学、心脑血管病介入学、医学影像学、泌尿腔镜技术、老年病学、康复医学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群。推进了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中毒中心、房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7个中心建设,是全省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在肝脏移植、肾移植、机器人微创手术、腔镜手术、器官复苏、急危重症院前救治、肿瘤介入、血管介入等方面成绩突出。
2022年开展手术5万余台,微创手术覆盖外科的所有治疗领域。心血管病医院在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领域,是全省唯一的全部介入诊疗技术符合准入条件,能全天候开展全部介入心脏病学技术,是全省最早的国家级心血管临床药理基地。目前,专科护理水平在省内占引领地位。率先在省内开设造口伤口、PICC导管护理、糖尿病教育等专科护理门诊。积极开展“一科一特色”专科优质护理服务,是省内最大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7年通过“国家级护理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验收,成为国内医疗机构中首家成功申报并通过国家终期评估的单位。拥有中南地区首台进口双源CT、进口256层螺旋CT、3.0T核磁共振、PET-CT、DSA、医用直线加速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等大型先进设备。
目前临床医学院主要领导班子成员有:
党委书记:马志健
院长:张本
二、医教协同队伍
2024年学院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共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13场,参加培训达1000余人次。选派教师赴省内外参加ISW教学技能工作坊研修班、PBL导师培训与认证班等教学培训班及学术会议。累计33人获得PBL导师认证培训证书。教师在海南医科大学第四届全英教学大赛、教学查房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截至2025年3月,学院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1201人,专任教师287人。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的教师1375人(含实习带教教师),其中职称组成为:正高171人、副高360人、中级610人、初级234人,高级职称占比38.6%;学位构成为:博士146人、硕士674人,硕博占比59.6%。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6人、硕士生导师147人(不含外单位挂靠人员)。住培师资584人、专培师资42人。

三、专业介绍
学院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和临床能力并举,深化医教协同,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截至2025年3月,在读本科生1152人。
1.临床医学专业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专业代码:100201K
学科门类:医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标准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治能力和预防保健知识、基本的科研素质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能力和信息获取、管理、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共15门。
专业亮点: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入选A类学科。2024年高水平通过国家教育部新一轮临床专业认证。该专业学生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其中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一次。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247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71人;硕士学位人员132人;学士学位人员22人;有留学经历人21人。医疗与临床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医学研究部门、高等医学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医学实验研究以及到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及大中型医院从事诊疗、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2.医学影像学专业
专业名称:医学影像学
专业代码:100203
学科门类:医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标准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医学新目标和围绕全生命周期的“新医科”理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岗位胜任力/领导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尊重病人、敬畏生命、精益求精的精神,具备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具有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德智体美劳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病理学、预防医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 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物理学与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学共14门。
专业亮点:以本科教育为主体,课程设置中坚守"牢固大临床、突出大影像"知识与能力培养,同时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医科内容。形成了本、硕、博教育体系。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引入OBE理念+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力求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满足海南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
师资力量:拥有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整合附属海南医院(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优势医学影像学教学资源,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本专业有教师14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博导4人,硕导11人,高级职称37人。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二级和三级医疗结构的放射科、超声科和核医学科等科室。通过深造还有机会留任学校及其他医疗机构从事教学、影像诊断及科研工作。
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
专业代码:101003
学科门类:医学技术类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掌握基本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影像仪器设备及先进医学影像技术,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操作、维护和图像处理工作;能在医疗设备生产企业从事医学影像设备技术支持和销售等方面工作;能在放射防护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从事医学影像检查、防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的高素质知识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医学影像应用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疾病)概论、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电工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影像设备学(常规 X 线机、CT、MRI、DSA、核医学、放射治疗等设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DSA 技术临床应用及医学影像诊断学,共12门课程。
专业亮点: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是海南省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设备相对先进的疑难危重病影像诊断和治疗中心,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是海南省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2013年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2017年顺利通过验收。复旦版“2016年-2019年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省医院放射科位居专科排行海南第一、华南区第五。
师资力量:现有影像专业教师91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7人;硕士学位人员20人;学士学位人员57人;有留学经历人3人。医疗与临床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
就业方向:毕业生有机会留任学校、医院、社区及其他医疗机构从事影像技术、影像设备、教学、预防保健及科研工作。
四、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综合实力强大,是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五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携手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五、学生成长平台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积极组织申报课外教学活动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3-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课堂活动通过4项;24-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课堂活动通过3项;24-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课堂通过3项;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3项,其中4项获批国家级项目,8项获批省级项目,11项获批校级项目。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2024年学院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0个、省级奖项 32个。

临床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