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学院概况
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84年基础医学部,历经四十余年岁月,目前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现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围团队1个,2024年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学院基础医学学科为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现有教研室11个,省级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承担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学院开设生物技术本科专业,有基础医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拥有一批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员工214人,其中专任教师156人(73%)。专任教师中博士109人(70%)、硕士44人(28%),高级职称95人(61%,正高职称49人,占31%),研究生导师54人(34.6%)。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
实验室建设
学院现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肿瘤发生和干预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脑科学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实验室(海南医科大学-香港大学热带传染病联合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四个平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解剖学实验室(人体生命科学馆)、功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中心场地面积7300平方米,拥有教学实验室53间,细胞实验室2间,能同时容纳1732名学生上课;设备资产5848万元,装备有3D数字人解剖系统、人体生理实验系统、信息化集成化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5G-wifi显微数码互动平台等先进教学设备。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教学优秀团队4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近5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近5年新增科研课题1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研究经费达2539.8万元。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92篇,其中,SCI论文140篇;获得国家专利14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
学生培养与就业
学院目前有在校生371人,其中本科生258人,研究生113人。学生近五年平均去向落实率为95.16%,本科考研升学率为20.87%。我院教师指导包括临本专业在内学生近5年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185项(国家级、省级获奖分别是55项、65项)。2022-2024年连续3年在全国生命科学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近5年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获银奖5项、铜奖9项;近4年获得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中国区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
招生电话:0898-66986591 王老师
学院网站:https://www.muhn.edu.cn/lxy/
学院微信公众号:海医大基础学院

我院获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专业
2007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生物技术(医药方向)本科专业;2007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2011年6月通过海南省教育厅新办本科专业验收; 2019年7月获批第三批海南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试点转型专业,2022年7月获批海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在校学生人数为243人,已向社会输送14届毕业生共649人。
专业代码:071002
学科门类:理学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需求与精准医疗技术前沿,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医学基础认知、生命科学理论储备及现代生物技术实操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材。培养能够在生物药研发生产、临床转化医学及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质量管控、医学检测及战略支持的高素质人才。
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细胞工程、酶与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
专业特色与亮点:
1.导师制:为精准对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本专业已全面推行导师制管理模式。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得以提前介入课题研究体系,在真实科研场景中锤炼学术能力,构建“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闭环。
2.丰富的实践教学设计及基地建设。实践课程占比达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依托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与衰老研究中心等校内科研机构,强化基础科研能力;与华大基因三亚研究院等省内科研机构及多家生物技术类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习基地覆盖基因研究、生物制药、精准医学等前沿领域。
就业方向:
紧扣生物医药产业链及新兴技术领域需求,主要面向:新型生物制剂研发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支持岗位,涵盖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战略新兴领域;智慧医疗技术转化平台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环节,涉及分子诊断、生物信息分析等交叉创新方向;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的上游技术服务商岗位,支撑AI辅助药物筛选、个性化医疗等前沿场景;以及医疗器械产业与临床医学检验机构的协同创新岗位,推动体外诊断技术、智能康复设备等领域的产学研转化。

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进行新生专业教育暨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