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今天是我们调查五行桩的第二天,早上我们与五行桩第六代的掌门人进行了密切地交谈,我们了解到了五行桩的历史文化,也感受到了五行桩的力量。
“哈!”随着一声如雷鸣般的吼声,五十多岁的许宇焕双脚一踏,马步稳如泰山,气聚丹田间双臂收紧提至胸侧,一记“乌龙出海”的拳法便如闪电般流畅打出。龙、虎、猴、龟、鹤5种动物不同姿态的动作,揉杂进一招一式间化作拳风……这就是屯昌坡陈村的大马五行桩拳。
自屯昌县城往北行驶约20公里,拐进一条乡间水泥路后,坡陈村便出现在眼前。清朝咸丰年间,许氏家族的一个分支迁至此地安家,却因人丁稀少,常常受到外村人的欺负,随即开始练习大马五行桩拳“御敌”。

以华佗的五禽戏、五行落地梅花桩、武当五行重手功、南少林桩功及明清驻军的擒拿格斗术为基础,大马五行桩博采众长、融合演化。“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夫,没有半点花拳绣腿。”许宇焕是坡陈村五行桩的第六代传人,自小跟着爷爷习武。在他的记忆里,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到四五岁的幼童均有习武,不仅让“外敌”避而远之,更是造就了正气的民风,100多年来村里从未发生过吸毒、盗窃、抢劫等事件。

随着坡陈村村民在第一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第十二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首届海南武术锦标赛等大赛中收获喜人成绩,这套大马五行桩拳走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2015年央视农民春晚在坡陈村拍摄录制,更让这门别具特色的琼派拳术扬名海外。


2016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屯昌县“全国武术之乡”的荣誉称号,坡陈村功不可没。
2020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