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科普】走出心里的“聚光灯”
走出心里的“聚光灯”
年轻的时候,我以为所有人都很关注我的行为。而事实却是,没有人在乎我在做什么。 ——史蒂芬·都伯纳
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如不慎摔跤、谈话失言、演讲忘词、活动迟到和老师批评等等,事后回想起来还是难以释怀,总觉得那些丑态会成为别人永远的笑料。
实验论证
1999年,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在期刊上了一项实验:
实验要求受试者参与一场很简单的活动,但是必须要换上一套印有某位明星头像的短袖圆领衫。该打扮明显与活动毫不相干,甚至是会让人感到搞笑。
受试者分别逐一走进会场参与该项活动,当活动结束后立即访问,觉得在场内有多少人会察觉到这件特别的T恤?然后再去问场内其他人士是否注意到T恤上的头像?
结果显示,穿T恤的受试者觉得有一半左右的人都注意到他的衣服,其原因是这件短袖圆领衫实在太过时,自然成为人群当中的异类。然而针对场内其他人士的调查,却只有25%注意到了这件短袖圆领衫。
这种现象就是聚光灯效应,表现为我们会普遍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很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导致我们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很高,但事实并非如此。




产生原因

1.主观偏见
我们习惯以自己为中心,站在自身的视角看问题,在综合评价自己时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从而过分放大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在他人眼中的不妥程度。

2.透明度错觉
大家都会不自觉认为自己的显现特征(担忧、愤怒、高兴等)很容易被其他人觉察,会时刻暴露在外人面前,外人时刻在关注自己。
如果人们过度高估了自己的存在,则容易导致自身思想与精神上的困扰,对事物和人都不敢于大胆地交往,害怕遭受他人冷嘲热讽,使自己处于尴尬之中。
克服的方法
1.心理暗示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不是他人世界的中心,告诉自己别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行为。即使不小心犯错或出糗,也没有人会一直把它放在心上。
2.转移注意力
之所以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是因为当下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思考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认为别人会一直关注自己上了。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如做一些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来停止过度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内心得到放松,还能提升愉悦感。
3.实践脱敏
走出心里的“聚光灯”,多参与社交活动,逐渐习惯在人群中展示真实的自我,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的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