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科普】当夜色笼罩,你为何困在清醒的牢笼?——看焦虑是如何偷走你的睡眠
当夜色笼罩,你为何困在清醒的牢笼?
——看焦虑是如何偷走你的睡眠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深夜?晚课结束后的宿舍悄然无声,台灯熄灭,室友们的呼吸渐趋平稳,本应酣然入睡的你,却困意全无。白天堆积如山的作业、考试排名的压力、社团活动的待办事项,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脑海中横冲直撞。失眠,这个看似平常的睡眠困扰,背后藏着无数学生在学业与生活间奔波时,被压力和焦虑编织成的心理迷宫。
什么是失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失眠是指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适宜的睡眠环境,但依然对睡眠质量或睡眠时间感到不满足,并影响到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状况。

而失眠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在这些因素里,焦虑又是影响睡眠的关键因素之一。焦虑引发的失眠主要有以下特点:明明身体疲惫,头脑却很兴奋;总觉得心里有事儿,不停地想这想那,无法入睡;入睡轻,睡眠浅;容易惊醒又很难再入睡。
为什么焦虑会导致失眠?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夜幕降临时便陷入焦虑困局:越是担心无法入睡,越是难以放松身心,而这种“对失眠的恐惧”恰恰成为了诱发失眠的关键因素。

根据《抑郁与焦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焦虑情绪会增加体内的皮质醇水平,这是一种压力激素,会让大脑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直接干扰睡眠的开启和维持。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不仅会造成入睡困难,还可能引发夜间频繁觉醒,甚至逐步演变为更为严重的慢性睡眠障碍。
另一方面,长期的失眠又会加剧焦虑症状的发生。当我们睡眠不足时,大脑和身体的修复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失衡,进一步加重焦虑症状。

这种「失眠-焦虑」的恶性循环不断强化,不仅侵蚀身心健康,还会引发注意力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等连锁反应,形成越焦虑越难眠、越难眠越焦虑的困境。睡眠和情绪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失眠加剧焦虑,焦虑又导致失眠,二者互相作用,使得症状越来越严重。
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把正在焦虑的事情解决

有些人难以入睡,不完全因为对失眠本身感到很焦虑,而是对其他事情感到着急。
例如第二天要考试而自己没有做好准备、要出远门而总担心自己忘记了带某个行李……
对于这些,我们可以:
在睡前制定好第二天的计划,避免在床上想事情。
如果躺在床上了突然想起有某件事情要记住,那么就起床,把它写在纸上,列好解决方法和计划,然后告诉自己,我现在不用再担心它了,等明天再说吧。(例如给自己写一张便利贴:明天记得带准考证)
(二)什么也不做,只是放松

当压力和焦虑感来袭时,可以试试下面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你快速平静下来:
1
深呼吸法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或躺下。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吸气时,感觉腹部慢慢鼓起;呼气时,腹部自然放松。尽量让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深吸一口气,保持几秒,然后缓缓呼出。重复几次,直到感觉情绪平稳。
2
“保险箱”法
闭上眼睛,想象面前有一个坚固的保险箱。想象着打开它,把你所有的压力、烦恼、负面情绪,统统打包放进去。锁上保险箱,想象它被安全地保管起来。这个方法能帮你暂时“封存”负能量,获得片刻的轻松。
3
冥想放松法
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感受呼吸逐渐变深、变缓。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宁静祥和的地方,比如一片开阔的原野。想象自己像一棵大树,扎根大地,感受四周的宁静和自由。沉浸在这种放松、舒畅的感觉中。当感觉情绪稳定后,慢慢睁开眼睛,带着这份平静回到现实。
(三)寻求帮助

若焦虑失眠的症状持续多日,甚至几周,并严重影响到你的日常学习生活,请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多种疗法,帮助调整思维模式,必要时结合药物辅助治疗,帮助逐步重建睡眠信心与情绪平衡。
结语
在与失眠和焦虑的对抗中,或许你曾在深夜辗转难眠,也在白天被焦虑裹挟得疲惫不堪。但请记住,每一次尝试调整作息、练习放松,每一回向他人倾诉、寻求专业帮助,都是在为打破困局积攒力量。你不是孤军奋战,无数人都在这条路上并肩前行。
当我们真正理解与认识焦虑,以科学方法为舟、以积极心态为桨,终将穿越这片情绪的迷雾,抵达健康与宁静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