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7日,海南医科大学2025级新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顺利结束,2500余名新生全员参与,急救员资格取证率超过99%。作为全国第一家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全员必修的高校,我校自2012年起持续推进应急救护教育,十三年来坚持通过理论授课与实操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全体新生掌握生命急救技能,为校园安全与社会应急体系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早在2012年9月,我校便率先探索应急救护全员培训模式,将其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核心内容,成为全国高校应急救护教育的“探路者”。十三年来,累计培训师生超4万人次,形成“理论教学+技能实操+考核认证”的标准化流程,先后获评“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本次培训联合海南省红十字会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分批次覆盖全体2500余名新生。采用“小班化教学+一对一指导”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模拟实操+情景考核”三步教学法,重点学习心肺复苏(CPR)、AED使用、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应急救护核心技能。考核合格者将获颁海南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员证书》。


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熊燏表示:“应急救护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更是医学生的职业底色。掌握急救技能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生命的担当。”海南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医科大学的实践为高校应急救护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未来将继续推广此模式,让大学生成为社会应急救护的“移动力量”。

十三年来,我校始终秉持“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将应急救护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急救教育培训内涵,拓展培训覆盖面,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和社会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