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科教育

【3】口腔医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专科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海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17 浏览:

一、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医学

专业名称:口腔医学

专业代码:100301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标准学制:五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二、培养目标

立足海南,为推进“健康中国”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基本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医疗实践、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三、毕业要求与特色

(一)职业精神与素养领域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2.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在职业活动中坚持原则,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使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工作成本低、效果好,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5.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6.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7.具有创新意识,为新知识的产生、新技能的发现做出贡献。

8.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9.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0.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地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

11.具有分析批判精神。

12.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和能力。

(二)科学和学术领域

1.掌握与口腔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能够概述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能够说明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基本原则;能够说明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主要的口腔常用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原则;能够了解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基本原则;能够说明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治原则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能够说明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3.能够概述口腔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口腔颌面部疾病发生的基本知识。

4.能够概述口腔临床医学的各种理论和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了解其诊治原则,包括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儿童口腔疾病、牙列缺失与缺损、牙颌面畸形、肿瘤、外伤、感染及颅颌面发育异常等。

(三)口腔临床能力领域

1.全面、系统、规范、正确地采集全身病史的能力。

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和口腔专科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并学会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医学临床实践,完善诊治方法。

4.熟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断能力,一般急症的诊断、简单处理能力,临床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和主要结果判断能力。

5.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和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

6.结合临床实际,能够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独立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1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7.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8.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9.口腔专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病历书写与分析:问诊、病史采集、正确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和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等。

2)基本操作技能:无菌操作、换药术、龋洞充填术或开髓术、洁刮治术、口腔局部麻醉、牙拔除术和口腔印模制取等。

3)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牙髓活力测定结果、口腔颌面影像和检验结果阅读、病理切片初步诊断等。

10.口腔专业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

1)常见病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炎、常见口腔黏膜病、牙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及牙列缺损、缺失、颌面部外伤等。

2)其他:拔牙适应证和禁忌证、乳牙替换的年龄和顺序、“牙痛”的鉴别诊断等。

(四)口腔健康与社会领域

1.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口腔健康的责任意识。

2.了解影响人群口腔健康、疾病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因素,包括健康公平性、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

3.能够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口腔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随访、治疗及其他方面的指导等。

4.了解口腔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权限,重视口腔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口腔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

5.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人、群体和国家对口腔健康的需求。

6.了解全球口腔健康问题以及口腔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因素。

(五)培养特色

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将学生的品德修养、职业道德教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满足人民口腔健康需要、服务地方社会发展,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的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四、目标达成途径

能力

目标要求

配套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环节、措施

必修课

选修课

实践环节

职业精神与素养领域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都具备教书育人目的,都为此目标提供支撑

志愿者服务、早接触临床、专业课见习、毕业实习

2.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思想道德与法治、口腔医学导论、医学伦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卫生法学等

健康教育学、医患沟通

3.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诊治计划

4.在职业活动中坚持原则,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使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工作成本低、效果好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口腔专业及临床专业核心课程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思想道德与法治、卫生法学

安全教育类

6.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临床医学导论、思想道德与法治

7.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课程

在线平台

8.具有创新意识。

军事课、体育课、劳动课、病原生物学、感染病学与热带病学等

热带医学概论

三下乡、志愿者服务

9.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卫生法学

安全教育类


10.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地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

口腔医学导论、口腔专业及临床专业核心课程、卫生法学

医学史、健康教育学


11.具有分析批判精神。

预防医学

医学史


12.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和能力。


职业素养



1.掌握与口腔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口腔医学导论/自然科学课、人文社科课、高等数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大学英语、医学物理学、医学心理学等

大学语文、拓展英语、医用英语、艺术鉴赏、医患沟通等

志愿者服务、早接触临床、三下乡、专业课见习、毕业实习

2.能够概述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及正常的心理状态。

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药理学等

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现场救护医学、热带医学概论、法医学等

3.能够概述口腔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口腔颌面部疾病发生的基本知识。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物学等

健康教育学、牙齿健康实训、临床毒理学、现场救护医学、法医学、老年病学等

4. 能够概述口腔临床医学的各种理论和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了解其诊治原则,包括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儿童口腔疾病、牙列缺失与缺损、牙颌面畸形、肿瘤、外伤、感染及颅颌面发育异常等。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口腔生物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医学导论、口腔黏膜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材料学等。

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设备学、口腔医学科研设计和论文书写等

临床实习


1.全面、系统、规范、正确地采集全身病史的能力。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口腔修复学、口腔膜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口腔专业及临床专业核心课程。

医患沟通、现场救护医学、法医学、老年病学、中医学等

早接触临床、专业课见习、临床实习

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并学会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医学临床实践,完善诊治方法。

4.熟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断能力,一般急症的诊断、简单处理能力,临床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和主要结果判断能力

5.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和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

6.结合临床实际,能够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独立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1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7.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8.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9.口腔专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病历书写与分析:问诊、病史采集、正确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和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等。

2)基本操作技能:无菌操作、頗洞充填术或开髓术、洁刮治术、口腔局部麻醉、牙拔除术和口腔印模制取等。

3)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牙髓活力测定结果、口腔X线片和检验结果阅读、病理切片诊断等。

10. 口腔专业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

1)常见病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頻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炎、常见口腔黏膜病、牙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及牙列缺损、缺失、颌面部外伤等。

2)其他:拔牙适应证和禁忌证、乳牙替换的年龄和顺序、“牙痛”的鉴别诊断等。




1.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口腔健康的责任意识。

思想道德与法治、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口腔医学导论、口腔预防医学


志愿者服务、早接触临床、三下乡、专业课见习、毕业实习

2.能够了解影响人群口腔健康、疾病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因素,包括健康公平性、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

3.能够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口腔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随访、治疗及其他方面的指导等

4.能够了解口腔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权限,重视口腔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口腔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

口腔专业核心课程、卫生法学、社会医学

口腔医学导论、专业核心课程


5.能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人、群体和国家对口腔健康的需求

6.能够了解全球口腔健康问题以及口腔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因素。

五、主干学科

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六、主要课程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医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口腔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种植学,共12门。

七、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及说明

1.课程设置

必修课63门,共3208学时(不含自主学习267学时),其中通识教育版块774学时,专业基础版块960学时,专业核心版块1266学时,专业拓展课版块208学时。选修课分为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拓展选修课,其中通识教育选修版块需修满5学分*部分为必选),专业拓展选修版块需修满8学分。第二课堂需修满5学分。

1)通识教育课版块

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军事课、劳动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体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安全教育

2)专业基础课版块

主要开设生物与口腔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相关自然科学。包括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基础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理科学、系统解剖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物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用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口腔生物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3)专业核心版块

主要开设口腔及临床医学课程。课程包括口腔医学导论、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

4)专业拓展课版块

主要开设口腔专业相关拓展课程,包括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医学科研设计和论文书写、口腔种植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文献检索、医学心理学。

2.教学方式方法

鼓励开展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运用启发、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例如:

1)PBL教学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 PBL),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安排一定比例学时的PBL教学。

2)TBL教学法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简称TBL),鼓励适合课程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方法改革。

3)CBL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简称 CBL)主要应用于临床医学课程见习以及临床实习中。

4)指导性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独立进行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针对部分基础医学和专业课程实施指导性自学模式。明确自学范围及关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预定学习目标,并确保相关知识点被纳入考试范畴。通过采用微课、网络课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推进指导性自学。所有自学内容和要求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体现,确保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5)鼓励双语教学:为了适应国际自贸港的需要,必须在课堂上增加英文专业词汇的占比,要在教案中和讲课PPT中体现,授课教师能够阅读英文,也鼓励在考试中体现。具体形式可包括:在关键词、基本概念、疾病名称等中加英文标注,或在必要的部分使用英文表述、英文文献引入等。同时给留学生进行英文授课时也要适当标注中文,以提高留学生的中文水平。

6)课程思政:授课教师要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内容,特别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以体现“三全育人”。主要内容可包括与当时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科学家的重要发现等正能量内容;主要方式包括:采用图文并茂的小故事,主题讨论中融入课程思政等,要求自然、生动、学生易懂有兴趣,要把课程思政写进大纲、教案、授课PPT和考试评价中,并鼓励课程建立思政案例库。

(二)主要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

1.口腔基础医学与相关课程实验

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口腔生物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2.口腔临床技能: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

3.见习课: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等临床课程,学生去医院相应临床科室实际接触临床病人和临床资料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见习(实习岗前见习1周)。

4.生产实习

实习教学时间安排合计62周,实习期间不安排寒暑假。

第三学年结束后进入临床实习,临床实习共8周。其中,内科4周,外科4周。

第四学年结束后进入专业实习,专业实习共54周。其中,口腔内科(含黏膜病、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儿童牙病)15周,口腔颌面外科15周(含病区及门诊),口腔修复科(含口腔颌面影像)15周,临床急诊科4周,教学见习和岗前培训2周,机动3周

5.第二课堂

1)早接触临床

第二学期开设口腔医学导论课程16学时;第1-3学年寒暑假开展早接触临床的实践活动,包括:医院/口腔诊所见习2周,见习结束后,提交一篇见习报告。

2)科研能力培养

开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

3)社会实践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考核及说明

1.实施课程考核过程性、终结性评价。学生课程成绩评定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20%~30%,终结性评价占70%~80%。

2.实施三阶段综合考试

第一阶段:基础综合考试。基础综合考试第5学期初进行,考核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

第二阶段:专业综合考试。在完成口腔医学课程后、进入毕业实习前(第8学期末)进行,考核课程包括牙周病学、牙体牙髓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

第三阶段:毕业综合考试。在实习结束后,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参照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与模式实施,理论采取计算机方式,技能考核采用三站式(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考核。毕业综合考试未通过者,不能毕业,需留级或转换专业学习。

3.加强毕业实习考核:毕业实习按一门考试课程对待,包括实习组织纪律占10%(迟到早退扣0.5分,旷岗扣1分)+各科实习成绩45%(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毕业综合考试成绩45%(理论占70%,技能占30%)三部分。

八、毕业及学位授予

在校五年按教学计划修完全部必修课程(含毕业实习)并考核合格,且达到规定的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学分要求,品行操行鉴定合格者,准予毕业。

在规定时间内,所修读课程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要求,且品行操行鉴定合格者,由学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学士学位。

附表:1.教学周时分配表

2.必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表

3.选修课课程设置


附表1


教学周时分配表


项目

学期教学周数

合计

课内教学

(含实验见习)

15

18

18

18

18

18

14

10



129

生产实习

(含岗前培训2周)







8

14

26

14

62

考试

2

2

2

2

2

2

2

2



16

军训及入学教育

3










3

第二课堂

(含社会实践临床)

1

1

1

1

1

2

0




7

毕业教育










4

4

寒暑假

4

5

4

5

4

1

2




25

机动

1

0

1

0

1

3

0

0


3

9

总计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1

255


附表2


必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见习

自主

学习

15

18

18

18

18

18

14

12



思想道德与法治

48

3.0

32


16


4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8

3.0

32


16



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3.0

32


16




4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8

3.0

32


16





4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48

3.0

32


16





48








形势与政策

48

3.0

36


12

36

8

8

8

8

8

8





军事课

36

2.0

30


6



36









体育

138

8



138


30

36

36

36







大学英语

160

10.0

160


0

32

40

40

40

40







大学计算机基础

40

2.5

20


20

6

40










劳动教育

32

2

4


28


8

10

10

4







心理健康教育

32

2.0

18


14


32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32

2.0

18


14



16




16





国家安全教育

16

1

12


4


16










小计


774

47.5

458


316

74

222

194

142

184

8

24





医学物理学甲)

64

4.0

46


18


64










基础化学

48

3.0

28


20


48










有机化学

40

2.5

40





40









医用高等数学

40

2.5

40




40










医学细胞生物学乙)

40

2.5

24

2

14

4


40









医学遗传学乙)

40

2.5

32


8





40







系统解剖学甲)

96

6

42


54

5


96









组织学与胚胎学甲)

64

4.0

32


32

8


64









生理学甲)

72

4.5

72



18



7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乙)

56

3.0

56



27



56








医学免疫学甲)

48

3.0

48






48








病原生物学甲)

56

3.5

56



15




56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甲)1

20

1



20




20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甲)2

44

2.5



44





44







病理学乙)

56

3.5

44


12





56







病理生理学甲)

48

3.0

48








48






药理学乙)

48

3

48








48






实验生理科学甲)

80

5.0

6


74

8




32

48






小计


960

59.5

664


296

85

152

240

196

188

184






口腔医学导论

16

1.0

16





16









预防医学甲)

96

6.0

80

12

4

24





96






临床技能学乙)

112

7.0

44


68






112






实验诊断学

40

2.5

18

4

18

8





40






医学影像学乙)

48

3.0

36


12






48






内科学乙)

88

5.5

64


24

24






88





外科学乙)

88

5.5

64


24

24






88





妇产科学丁)

18

1.5

18









18





儿科学丁)

24

1.5

24









24





牙体牙髓病学

80

5.0

24

6

50

4







80




牙周病学

48

3.0

20

4

24

4







48




口腔颌面外科学

72

4.5

33

4

35








72




口腔颌面外科学

64

4.0

36

3

25









64



口腔修复学

104

6.5

39

5

60








104




口腔修复学

80

5.0

36

4

40









80



口腔正畸学

40

2.5

22


18

3








40



口腔组织病理学

72

4.5

51


21

3






72





口腔解剖生理学

72

4.5

40


32






72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32

2.0

18

4

10

2






32





口腔生物学

16

1.0

16









16





口腔黏膜病学

32

2.0

32









32





口腔预防医学

24

1.5

15


9









24



生产实习(含岗前培训)













4周

4周

2周

52周


1266

79.5

746

46

474

96


16



368

370

304

208








专业拓展课程

儿童口腔医学

16

1.0

16











16



口腔材料学

24

1.5

21


3








24




口腔医学科研设计和论文书写

16

1.0

16





16









口腔种植学

24

1.5

18


6









24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32

2.0

32







32







卫生法学

24

1.5

18


6

6



24








医学伦理学

24

1.5

18


6

6



24








医学文献检索

16

1.0

16






16








医学心理学

32

2.0

27


5




32








小计


208

13

182


26

12


16

96

32



24

40



合计

必修总学时数


3208

199.5

2050

46

1112

267

374

466

434

404

560

394

328

248



周学时数


24.5






24.9

25.9

24.1

22.5

31.1

22

23.4

20.7



开课门数


63






11

13

13

11

10

11

5

6



考试门数


29






3

4

6

6

6

3

4

3



考查门数


34






8

9

7

5

4

8

1

3



注:讨论式教学包括PBL、CBL等方式;总学时不含自主学习学时。


附表3


选修课课程设置


类别

形式

 

学分

要求

线

创业基础

2.0

毕业前需修满5学分,其中艺术类需修满2学分。

python数据

1.0

口腔专业英语*

2.0

线

人文素养类

1.0

科学精神与职业素养类

2.0

公共艺术类

1.0

沟通技巧与能力提升类

1.0

安全教育类

按线上课程实际标注计算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类

外语能力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

爱国主义教育类

其他

线

眼科学

1.5

*为必选毕业前需修满8学分。

耳鼻咽喉科学

1.5

中医学

3.5

法医学

2.3

牙齿健康实训

1.5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1.5

专业英语

2.3

拓展英语

2.3

医学信息学

2.0

现场救护医学

1.0

口腔设备学

1.0

口腔临床药物学

1.0

线

学堂在线平台课程(学校提供选课清单)

按线上课程实际标计算

智慧树平台自建课程热带医学概论*

超星平台自建课程



下一篇:海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