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科普】出分了,我们如何面对失败?
出分了,
我们如何面对失败?
生活没有蓝图 更没有标准答案
今日,各地陆续公布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据悉,2024年的考研大军已达438万。微博热搜,亲友追问,在每一年的初春,#考研查分#已经成为了每个考研学子的固有仪式。你可能和少数同学一样,受到了旁人的羡慕、敬佩;也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在忐忑、悲伤、不甘中徘徊,陷入对自己的失望和怀疑中。你可能会问自己:我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我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很差吗?甚至会想:我的人生是不是完蛋了?
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面对失败?



1. 人生如旷野不是轨道
在当今社会,家长、老师等外界的环境对优秀的定义似乎都是非常的具体的,比如成绩,样貌,金钱,也会以最终的结果去定义成功与否,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之下,我们也会用这些标准去定义自己是否是一个成功的人,但这样真的是对的嘛?

人生如旷野不是轨道,在这个世界,成功有很多种方法,你可以选择这一个,也可以选择那一个。
2. 抵制社会规定的完美主义
如果你觉得别人期望你完美,你却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你就会经历严厉的自责,以及心理学家所说的:社会规定型完美主义(socially prescribed perfectionism)。


有研究指出,韧性会有助于缓冲失败给人们造成的情绪困扰,而提升韧性的关键就是自尊,归因风格和低完美主义。社会规定型完美主义是一个明显的风险因素,在这项得分较高的人在失败后会经历更多的焦虑、抑郁和愤怒。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在失败后抵制“别人会如何评价我”的想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3. 停止灾难化的思维偏差

从考研成绩还未公布的时候,很多人就开始惴惴不安,设想最差的结果:要是我没考好怎么办?在得到了不好的结果之后,灾难的想法更是像潮水一样席卷自己的大脑:这一年的努力都白费了、我是个失败的人、我比不上那些考上的同学、我以后找不到工作的、我这辈子算是完了……当你出现这些想法,提醒自己:想法仅仅是想法,不代表它是真的。事实上,如果冷静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你可能在其他的方面是成功的,你可能取得了一些奖项。而未来也不一定是灾难的,你可能会顺利地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你可能会成功考取公务员。


事实是,很多时候,你可能在冷静之后依然认为情况是糟糕的,自己是一无是处的,这被称之为负性的自我认知偏差。心理学上经典的达克效应(D-K effect)指出:能力欠缺的人更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相反,能力很强的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所以,这个时候不妨试试问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4. 允许失败,接受结果
你是否一直在朝着很多人眼中“成功”的标准努力,也常常会达到这种标准。而当“失败”来临的时候,打击也似乎来的更深,更加难以接受。事实上,越是“优秀”的人越易有挫败感。可是没有人可以一直成功,也许,学会接受结果,允许失败的发生是每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学会的议题。

有研究者发现,相比于收到做对了什么的积极反馈的被试,那些收到犯了什么错误的反馈的被试的表现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这或许告诉我们要尽量避免过于卷入失败,可以帮助你从失败中更好的学习。

此外,有研究发现,当人们在没有很多指导的情况下完成一项新任务时,虽然更加可能失败,但是他们会从失败中学到更多,下一次做的更好,这也被称为有成效的失败(Productive failure)。所以,不如想想考研这段时光让你明白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是你自己做的勇敢的决定吗?在这个过程中你养成了自律的素质了吗?或者你通过考研认识到你该走什么样的路了吗?你学会对自己宽容了吗?你学会接受失败了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5. 陷入困境的,不止你一个人
从每年考研的报录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失败的人有很多,陷入困境的,不只你一个人。刚知道成绩的你可能会难以接受事实,可能会陷入失落、沮丧、遗憾、悔恨、迷茫等情绪。这些是每个人面临失败时都可能会产生的体验,是正常的现象。没有不正确的情绪,只有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我们不会一直处在好情绪中,这些坏情绪,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允许自己伤心难过一段时间吧,也别害怕,和周围的朋友聊聊,共同应对面前的困难,别忘了感谢为了考研披星戴月、不负韶华的自己,也要相信未来一定会变好的。

调节情绪的小技巧(点击查阅):1.情绪管理指南;2.寻找情绪宣泄口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希望你能继续兴致盎然地与世界交手,一直走在充满鲜花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