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科普 -> 正文

【心科普】为什么明明很努力,却还是没有进步?

发布日期:2025-04-15   来源:   点击量:

【心科普】为什么明明很努力,却还是没有进步?



为什么明明很努力,还是没有进步?

—毛毛虫效应—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

看着那和之前没有太多变化的分数,

你是否会感到疑惑:

为什么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但成绩还是没有进步?


在生活中,你是否常常会“从众”,比如上课无聊时看到别人刷手机也想一起刷;看到别人都去考证,也盲目加入进去......如果我们只是努力追逐而忘却初心,总是用“我有多努力”为自己进行辩护,盲目跟随既定的路线,从未想过重新思考过属于自己的方向,那只能是看起来很努力了。

静下心来,回顾一下过去,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习惯了成为“固守本能的毛毛虫”……



什么是“毛毛虫效应”



在大自然中,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后来,人们把这种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习惯”,把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反应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长久以来,我们被“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你努力了”这种理论慰藉,总是用“我有多努力”来评价这段学习生活的优劣,并不关注结果。

我们盲目地跟随着既定的路线,从未想过重新思考适合当下的方向。



“毛毛虫效应”的表现形式


1埋头拉车式

这种形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自己在大学校园中成为自己所期待的那种人,一味追求前进而忽视自身前进方向。


2盲目崇拜式

无论是当代成功学最为推崇的马云、扎克伯格这类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还是我们身边优秀的同学或学长学姐,都可以成为我们崇拜和学习的对象。在学习他们的过程中,使我们的人格特质和自我实现会更加具体、更具活力。

但是,凡事都需要有一个度。过度崇拜的话,就会显得盲目,同样会丧失自我。


3墨守成规式

与盲目崇拜式相反的是,我们有时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从而固执己见。做事完全基于自己的经验——我们曾经这么做过、成功过,我们现在还这样做,以后也将这样做。

你可能认为:这种作法没有什么大毛病呀?我过去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只看到了自己,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改变。


4惧怕风险式

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我们常会不由自主地与社会多数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随大流"。即使我们认识了此事不对,也不愿意讲出来。



如何避免“毛毛虫效应”?


1摆脱惯性思维

首先,我们需要摆脱惯性思维的影响。在面对问题难题时,不第一时间用自己常用的观点、方式方法去解决,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不局限于原有的思维模式和习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挑战和机会



2培养分析思维模式

借鉴前人经验或者按照特定思维行事之前,学会和养成分析各种情况的经验和思维。制定方向时,如果某些条件发生改变,应及时发现并分析,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对采取的方向或方式方法做出合适的选择及调整。



3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充分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不盲目跟随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4养成创新思维

养成自己的创新思维。使用常规方法固然方便,但我们也要勇于创新与尝试。灵感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尝试从以前埋头苦干的学习方法中抽离出来,抬起头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从生活中汲取创新的灵感。



如果觉得停滞不前,

不要再埋头苦干,

试着抬起头,

看看周围是否有更广阔的天地、

更开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