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大学也开家长会?心理中心这场“家长会”助力家长成为“放风筝”高手!
大学也开家长会?
筱海人文讲堂第六期:
做会“放风筝”的智慧父母!
8月30日晚,我校于立德厅顺利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筱海人文讲堂第六期:“做会‘放风筝’的智慧父母”暨2025级新生家长见面会。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健康研究室主任施钢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由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团委)副主任杨晓君主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01
开端
活动开始前,杨晓君副主任热情洋溢地向2025级新生家长们致以诚挚欢迎。她提到,大学时光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转折点,此次讲座旨在为家长们提供实用指南,助力孩子们平稳度过从高中到大学的关键时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从施钢教授传授的经验与专业知识中有所收获。
02
进行时
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施钢教授开启了今晚的分享之旅。
首先,施钢教授以“放风筝需要哪些条件?”这一趣味问题为引,搭建起和家长们沟通的桥梁。当家长们踊跃回答“有风”“有风筝”“线长适中”时,施教授顺势提出此次活动的核心主题——如何学会“放风筝”般与孩子相处?由此,施钢教授对大学生成长态势、家长们的普遍担忧等展开了深入解读,着重标注了“21天关键期”“3个月适应期”“第一学期转折期”这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建议家长们通过设定目标、建立良好关系、创造成就体验等方式,在帮助孩子顺利融入大学生活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紧接着来到家庭教育方法指导环节,施钢教授借助“放风筝”这一比喻,向各位家长们生动阐释了“适度放手、支持保障、有效联结”的教育理念,为各位家长提供了一套小妙招:“一二三四五”亲子策略,即秉持“一个认识”,始终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强化“两个意识”,注重沟通与适时调整;关注“三大关系”,涵盖师生、同学及寝室关系;协助处理“四件事”,涉及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交友(恋爱);构建“五部曲”,形成尊重、接纳、沟通、赋能、调整的亲子互动模式。他鼓励家长们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与孩子保持良性互动,助力他们快速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
03
结尾

接下来的答疑环节更是气氛热烈,了解了“放风筝理论”后,家长们纷纷向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交友困惑、亲子沟通障碍、自信心培养等。针对这些问题,施钢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家长们时而蹙眉深思,时而豁然开朗,一问一答间,教育困惑渐消,“放风筝”信心倍增,现场充盈着智慧碰撞的火花。
活动接近尾声,杨晓君副主任为这次活动作总结发言,对施钢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呼吁家长们积极实践“放风筝”式的教育艺术,巧妙把握教育的松紧度,与学校合力,共同守护学生的成长之路。
伴随着家长们热烈的掌声,本次新生家长见面会在一片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模式,不仅现场互动频繁,线上观看人数更是突破7000人次,收获点赞超2万次!这场专业且实用的讲座,不仅为2025级新生家长们提供了宝贵的“放风筝”秘籍,进一步推动了家校共育机制的深化与发展,也为学生们的医学学业和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活动现场还精心准备了《2025级新生家长心理健康手册》和《家长调查问卷》发放给各位家长,有效促进了家校互信与合作。
在未来,我校心理中心还将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测评等,并对新生班辅导员开展专题心理培训,全方位营造健康育人的良好氛围,全力支持2025级新生实现心理适应与角色转变,顺利开启精彩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