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辑|2024年!心理中心预祝各位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

有龙则灵 · 龙运上上签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把肉煮,二十六,蒸馒头。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做年粑。
二十九,把屋守,三十晚上玩一宿。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了。
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溜溜,贴个老爷贴烟头,贴个没牙佬满窗走。
就是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谣
带领着我们一步步迈向春节~
01
春节的来历
BEST WISHES
Happy Chinese
New Year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又称为过年、年节、年岁等。但“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才逐渐被提起,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才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但当时“年”称为“岁”。“岁”是一种和斧子差不多的工具用来收获庄稼,也用来祭祀。到了商朝,文化特点是高度重视祭祀。所以,年由“岁”变作“祀”。到了周朝,才改称为“年”。“年”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的形象就像一个背着“禾”的人,这个的含义是“收成”。
周朝大约在农历十一月初的时候就过年了。到了秦朝采用《颛顼历》将农历十月定为正月,过年时间就更早了。直到西汉汉武帝期间,过年的时间才彻底定下来。汉武帝元封七年五月颁布新的《汉历》将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除此还可以称为正旦、元日、元旦。
春节的说法出现相对较晚,辛亥革命之后规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这个提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全球华人共庆,无论身处何方,除夕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夜晚总能唤醒海外游子深深的乡愁,世界各地的华人通过各种方式庆祝这一重要时刻,天涯若比邻,情系中国结。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又是一年除夕至,万家灯火共此时。
除夕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除夕习俗








①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的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不仅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体现了人们驱邪避凶的古老智慧。
②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精心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和睦。每一道菜肴都饱含吉祥寓意,如鱼(寓意年年有余)、饺子(象征富贵团圆)、包有硬币的饺子(有好运、吉祥之意)等,是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③守岁:又称点岁火,熬年,熬夜。辞旧迎新的钟声里,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天伦之乐,共同守候着新年的到来。这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对岁月静好和亲情延续的深深期盼。
④放鞭炮:传统年俗之一,每当夜幕降临,街头巷尾响彻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璀璨夺目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这是人们用最热烈的方式欢送旧岁,迎接新春的到来。
⑤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寄予长辈对孩子们成长的祝福。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⑥拜年: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祝福新年大吉大利。
⑦看春晚:看春晚是中国人在除夕夜的固定节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笑声不断,其乐融融。看春晚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时机。
龙年大吉 · 过年情绪病


情绪:
情绪1 · 年礼人情的愁闷
情绪2 · 操持家务的疲惫
情绪3 · 年关纵情的失调
01
年礼人情的愁闷
你可以这样化解
纠正认知:人际交往中的礼物并非总是物质上的,一个简单的问候也能传达深深的情谊。
统筹规划:可以减轻财务和心理压力。
量力而行:避免盲目攀比,也不要过分讲究面子。
02
操持家务的疲惫
你可以这样缓解
制定周详计划:提前规划好购物、拜访亲友和年夜饭等事项,按计划进行,提高效率。
动员家庭成员:鼓励家人一起参与包饺子等活动,增进感情,提高工作效率。
宽容自我:春节期间事务繁杂,不必对自己过于苛责,放松心态享受节日。
03
年关纵情的失调
你可以这样调节
更新观念:转变庆祝春节的方式,让节日真正成为滋养身心的时刻。
适度节制:在饮食、娱乐等方面可以适当放松,但切勿放纵。
适当休息:充足的休息是调节心理的最佳方法。
是不是没想到充满欢笑的春节竟然存在着情绪问题!
既如此,你是不是想问:
春节是不是还包含着心理学小知识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呢!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春节心理知识课堂开课啦!






春节,这样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节日里,包含着人们的各种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了各种心理学知识。
春节都有哪些心理小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小知识
01 延迟满足
我们总是期待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因为总能吃到一些平时很少吃到的美味佳肴;早早买好新衣服却要等到初一才穿上。这些都蕴含了心理学中的“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的存在,让我们在新年来临之际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
02 补偿心理
集体返乡是春节到来之际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长辈们重视团圆的原因之一是长时间不见你,牵挂想念你。而在这种思想之下,就是心理学中的“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的存在,有利于帮助父母减轻焦虑和内疚,与许久不见的儿女唠唠家常,也能更放心儿女在外闯荡。
03 罗森塔尔效应
春节期间,大家都怀着敬畏心理祭拜了祖先神灵,向祖先表达了感恩的同时祈求能继续庇佑家人。这种行为之下就是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的村庄,不仅尽了晚辈的孝心,也重新建立起后代和祖先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宗族和家族成员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除夕快乐
新年的祝福千万条,喜乐平安第一条。
无病无灾,有钱有爱,新年龙腾虎跃。
愿你在新的一年,遇见更可爱的自己;
在新年愿望清单中,收获想要的未来。

龙行龘龘 前程朤朤 生活䲜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