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不同,使命任务发生变化,但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变。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7年5月3日,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的陈国强院士在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和优秀教师座谈会上作了即席发言。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年,但是他强调的“主人翁精神”“老黄牛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对于当前海医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特地转发这篇发言稿,借此祝全校师生医务员工劳动节快乐,并向劳模和劳模精神致敬,也希望全体教职医务员工、师生校友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看齐,为海医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位劳模:
现在,我想以“会长(注: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会长)”的名义,向教育系统“新出炉”的劳模们表示祝贺,并欢迎你们加入到上海市教育劳模协会这个光荣集体。“小鲜肉”劳模们,我们这些“老司机”欢迎你们。同时,我也想以“院长(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的名义,热烈欢迎大家来到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然后,我想以劳模的名义,做一个6分钟左右的交流发言。
记忆中,我是2004年荣幸地成为上海市劳模。2005年,上海教育工会和上海市总工会又“抬举”我成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个“全国劳模”大概是五年评一次,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2007年,我所在的实验室,成为了上海市劳模先进集体。2016年,我们实验室又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今年,我们实验室的黄雷教授很荣幸地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所以,我觉得我以劳模的名义讲几句话,还是有资格的,尽管我没有像于漪老师那样的德高望重。说实话,今天见到于漪老师,我很激动。刚才,于漪老师一见到我就说,“小陈,你真不容易啊!”
的确,坚守劳模精神,真心不容易。从2004年成为市劳模直到今天,我们的时代在改变,社会氛围也在改变。我们的社会可能变得更加功利,更加浮躁。我个人也在改变,2004年时,我仅仅是个教授。2006年,领导执意让我走上了医学院副院长这个岗位,成为党的干部,尽管我非常反感“学而优则仕”。2010年担任医学院院长,还兼了交大副校长。这一路走过来,我觉得,无论社会和我自己发生怎样的改变,还是应该要传承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我始终相信,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精神的人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01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
我想这种精神是什么?上个礼拜,我们思南路幼儿园的老园长,也是全国劳模,郭宗莉老师专门找我讨论家教,让我谈谈家庭教育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我很感慨,尽管工作很忙,日程排的很满,但我还是抽出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和敬爱的郭老师进行了交流。她最后问我“国强,你说说什么是劳模精神。”我记得,当时我想了一会,然后回答她。我说,在我心中,第一,劳模精神是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引申一下,就是爱岗敬业,在甘于奉献中,追求有灵魂的、卓越的、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我在上海最早的岗位是科学家,尽管以后做了副院长、院长,但我还是热爱科学、热爱指导研究生的,并身先士卒担任本科生的班导师。我到现在依然能够做到,今天黄雷也在场,她能作证,任何项目申请书、我作为责任作者的文章,都是我自己亲力亲为的,学生写的初稿往往被我改得面目全非。在科研过程中,我毫不保留地与研究生们讨论科研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每个报告的PPT都是我自己准备的。所以,我的一切应该说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真正爱岗敬业干出来的。即便我做了副院长、院长,但科研方面的工作、作风我没有丝毫改变。我也热爱副院长、院长这个岗位,我热爱这个岗位,是希望能够带领交大医学院有所作为。所以,我上任以后,给交大医学院定的目标是要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我觉得是很难说发挥了“主人翁精神”。这十几年,自己是如履薄冰,几乎都是处于“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状态。

劳模精神在病理生理教研室薪火相传(从左到右:陈国强、王振义、黄雷)
02淡泊名利的“老黄牛精神”
当然,坚守这种精神,有时也是蛮郁闷的,甚至是孤独的。我们现在不少人总觉得领导做的任何决策都是以领导的私利为第一要务的。为什么?可能因为今天的社会重私利、轻公利的现象广泛存在。不过,几年过去了,同事们应该能够发现,我真的是一心为公的。我自己可以公开说,我是理想主义者,在我的字典里,没有“私”字。我们以前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的年轻人叫有“范儿”。我觉得“范儿”的前提是“儿”,“人民的儿子”叫“儿”,“范”就是“模范”,就要起示范引领作用,要淡泊名利,默默耕耘,没有这种孺子牛精神,要做到“爱岗敬业”也是很难的。我做个科学家还好,只要坚守科学精神,一心扑到研究上,做出好的东西,就能去发表文章。但做了领导,就不一样了,因为今天国人的思维好像用屁股的多,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而且各种舆论都会有,能够做到“认准的,就一做到底”,这就需要甘于寂寞。我觉得做科学家需要甘于寂寞,做领导更要甘于寂寞。于是,我说劳模精神的第二个层次应该是淡泊名利,在甘于寂寞中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
03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第三,我觉得还必须有艰苦奋斗,在艰难创业中身体力行地奉献的拼博精神。今天这个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依然需要倡导奉献精神。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只想到索取,索取了之后,还觉得社会给予自己的太少,没想过自己给社会提供了多少,那是危险的。缺乏这种奉献精神,也是很难真正去创业的,因为创业需要奉献,需要艰苦奋斗。在我们交大医学院这109亩地,外部评价说,交大医学院发展很快,这依靠的就是我们大家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心中的这种拼搏奉献精神,最早来自于“女排精神”。我大学二年级时,看到女排拿了冠军,当时就自发拿着火把,走上街头去庆祝,并牢牢扎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种拼博精神一直在支撑我们这代人的成长。
04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
第四,我觉得还要与时俱进,在勇于创新中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我有时想,我从上海劳模成长为全国劳模,从普通教授走上副院长、院长的岗位,又一不留神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如果我不淡泊名利,没有进取精神,那我53岁以后的下半辈子该怎么去过啊。像我们于漪老师,88岁了,还这么的精神矍铄,很显然需要一种进取精神。所以我觉得这种精神,如果在劳模群体当中能够得到传承、发扬光大,甚至把这种精神能够传递给下一代,或者我们周围的群体,到那个时候,我觉得伟大的“中国梦”就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