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专家讲座之四十二】 熊晓琳教授做客“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探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9-08    浏览次数:

【“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专家讲座之四十二】

熊晓琳教授做客“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探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2025年9月7日下午,海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第四十二期在学院学术活动中心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晓琳教授受邀为学院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熊晓琳教授便开宗明义,指出本次讲座将聚焦于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中观层面,着重探讨如何把握标准、突出要求,以实现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她强调,要讲好思政课,首先必须明确好课的标准,而这一标准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中得到启示。



熊教授提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三点相互关联,思想性强调课程的政治高度和价值观引领,理论性要求课程有学术深度,而亲和力与针对性则要求课程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熊教授认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就要以讲政治为前提,以讲科学为基础,以讲故事为手段,三者缺一不可。



在如何实现这一标准方面,熊教授提出了四个基本要求:根教材讲清理论、创新方法、用活素材。她指出,教材是教学的根本遵循,但教师不能仅仅做教材的搬运工,而应将教材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的教学体系。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创新,以专题化教学等方式,突出教学重点,解决理论难点,回应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

在教学方法上,熊教授强调要因校施教、因课施教、因人施教。不同的学校、课程和教师都有其独特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她还提到,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用心做最好的自己。

此外,熊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如何用活素材的经验。她认为,丰富的案例、数据、史料、图片等素材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鲜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她鼓励教师广泛收集各种素材,尤其是小视频等现代教学资源,并将其合理融入教学中,以增强教学效果。

本次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熊晓琳教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海南医科大学思政课教师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讲座结束后,现场教师与熊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不仅提升了学院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理论认知,也为学院今后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图/文:田雨;一审:刘欢;二审:王身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