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专家讲座之三十四】 韩庆祥教授深度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

发布日期:2025-03-19    浏览次数:

【“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专家讲座之三十四

韩庆祥教授深度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


3月1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特邀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副教育长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韩庆祥教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与‘落脚点’”为题专题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院长周书俊教授主持讲座,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身坚、副院长邹庆华及全体教职工现场聆听讲座




从历史纵深到时代使命:解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

韩庆祥教授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命题。他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破”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压迫,“立”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重点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以“破”资本主义、“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为行动纲领;改革开放新时期,通过破除体制机制束缚、解放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西方先进经验相结合,推动经济腾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践需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全球意义空前凸显。韩教授强调,新时代“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标志着从解决“古今中西之争”到构建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性跨越,为破解西方中心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足文明复兴:聚焦文化主体性的时代落脚点

在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落脚点时,韩庆祥教授深入剖析了近代以来西方现代化框架对中国的冲击,指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起,始终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自主建构。他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命题,强调新时代通过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美美与共”等思想精髓,不仅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巩固文化主体性注入强大动力,更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韩教授特别指出,确立文化主体性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唯有在文明维度确立自主话语体系,才能彻底摆脱理论依附,真正掌握历史主动。

学术互动: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对话

讲座结束后,与会教师们纷纷举手提问,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点、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转化路径、国家社科基金选题设计与学理深化的方法论等,与韩庆祥教授展开热烈的学术对话,现场气氛热烈。多位教师表示,此次讲座不仅系统廓清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通过“文明根系论”“主体性建构四维模型”等学理工具,打通了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知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跃升,让整个理论体系鲜活起来且具有生机,更为科研与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论框架,对今后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深挖自贸港文化研究富矿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厚植理论根基:打造新时代思政教育新高地

周书俊院长在总结中表示,韩庆祥教授的讲座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严谨的学术逻辑,为老师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立体化视角。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将文化主体性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建设,引导青年学子在文化自觉中坚定理想信念。



本次讲座作为“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高端学术活动,通过理论溯源与现实关照的双向贯通,为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三进”工作、服务海南自贸港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启迪。现场老师们纷纷表示,将立足专业领域,为传承中华文脉、讲好中国故事贡献青春力量。

文:黎同柏/图: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