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前沿”周末大讲堂之七】
李建华:聚焦新质生产力 共话高质量发展
2025年5月17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时政前沿”周末大讲堂第七讲在学校立德厅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四川省委宣讲团成员、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华教授,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学校6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术盛宴。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党总支书记王身坚主持讲座,院长周书俊、副院长邹庆华及学院部分教师出席活动。


李建华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这一原创性概念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发展脉络。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在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讲座中,李建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四川、黑龙江等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两会等重大部署,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强调其既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引擎。
围绕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李建华教授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战略五大维度展开分析。他特别指出,卫生健康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智慧医疗等创新应用正深刻重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通过案例分享,如成都市新津区智慧农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实践,他生动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在提升医疗服务质效、推动大健康产业升级中的现实路径。此外,李建华还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强调海南应依托区位优势,在数字医疗、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先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产业集群。


讲座进入交流环节,师生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关系”“生产力跃迁中的制度创新”等议题与李建华教授展开探讨。针对“生产关系如何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问题,李建华教授结合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案例,阐释了制度创新对释放创新活力的关键作用,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党总支书记王身坚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讲座既是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生动实践,又是服务海南自贸港战略需求的智库研讨,更是推动医学教育范式变革的思想动员。他表示,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共建单位的合作,通过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为培育新时代医学创新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落幕。与会师生普遍表示,李建华教授的讲授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特别是关于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趋势的论述,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大家深刻认识到,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医学生既要夯实专业根基,更需增强创新意识,主动适应智慧医疗发展浪潮。
(撰稿:黎同柏;配图:徐海波 刘欢;一审:田雨;二审:王身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