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工党员热议九三阅兵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海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全体教工党员通过直播观看纪念大会及阅兵仪式。在观看过程中,党员们神情庄重、聚精会神,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感受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宏伟气象。阅兵仪式上,英姿飒爽的受阅方阵、威武雄壮的武器装备,彰显着我国国防建设的辉煌成就,也让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悟与体会,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


学院党委书记王身坚表示:
9月3日上午,虽不在天安门现场,但通过学校子文体育馆的宽大屏幕全程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场非常庄严的国家级的纪念大会和全球瞩目的盛会。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举世瞩目的阅兵活动,铁甲列阵,战鹰呼啸,军旗猎猎,如八十年前英雄呐喊。历史扑面而来:琼崖纵队孤岛苦战,五指山染红,正与全国烽火同脉。今日和平,是先辈以血写就。我们何其有幸,见证了共和国最最黄金的时代。作为海医马院人,我们承生命之托,更肩强国之责。立德树人、弘道铸魂,医心向党、仁心报国,要把红色基因融入每一位师生每一次心跳与呼吸,同筑健康长城,共护中华复兴!
中国化与德法党支部支部书记范琼表示:
当礼炮的轰鸣震颤山河,我站在时光的渡口,有幸见证一场属于中国的盛大礼赞,阅兵式的画卷徐徐展开。阅兵中先进的装备展示了科技强军的成果,体现了我国军事现代化的巨大进步,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强大国防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坚实保障。这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也证明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国防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把阅兵场上那股震撼人心的磅礴力量、那份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教材与育人动能。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时,引导学生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中读懂“四个自信”,让青春的理想与强国强军的征程同频共振。
人文党支部支部书记吕倜然表示: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让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激励我们共同铭记历史,开创未来。阅兵式展示了我国军队建设的伟大成就。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挖掘和融入历史资源开展铸魂育人工作,引导学生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要把研究方向与国家发展、海南自贸港建设紧密结合,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持续贡献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智慧。
纲要与形策党支部支部书记蒋红艳表示:
观看完阅兵盛况,心潮澎湃,倍感自豪。这场盛大的阅兵既是对抗战英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和平发展的庄严宣誓。80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和党支部书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正是我们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共赴国难的磅礴力量。今天,从参阅官兵坚毅的目光到国产现代化装备的凛凛锋芒,无不彰显着新时代强军事业的辉煌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在医学事业中践行救死扶伤的初心使命,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也是对抗战胜利80周年最好的纪念。
马基原理党支部支部书记罗丽娟表示: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我感受颇深。阅兵式上,45个方队依次亮相,展示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等先进武器装备,彰显着现代化军队的威武气势。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建立在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水平基础之上的,只有国家的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基础不断巩固,才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阅兵式上,革命老兵的敬礼和新一代军人的风采,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说明了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同时,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展示了强大与克制的辩证统一,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和平观。此次阅兵对于国力的展示,再次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将以阅兵为教材,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国际中文教育党支部党员陈娇表示:
9月3日上午,中国人的时空仿佛被集体冻结了一个半小时。滴滴司机拿手机在看阅兵、路边的外卖小哥在蹲着看手机,校园里,师生们凝神聚气地端坐在大屏幕前.....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感自豪。我看到的不只是队列,更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铿锵回响;军容严整,如钢铁般坚不可摧,仿佛诉说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豪情。此生有幸,生在华夏。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将抗战精神融入教学,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我会更加努力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世界通过中文更好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
图/文:田雨;一审:刘欢;二审:王身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