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以问题为导向破解财务管理堵点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效能


——陈国强校长在调研财务处时的讲话

今天的调研会,本质上是一次聚焦学校财务、审计工作的务虚会。我们常说“既要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路”,如果大家平时仅仅专注于日常繁琐事务,工作很容易陷入效率低下的“泥潭”,整体质效也难以提升。

此前我已认真研读了你们的工作报告,今天希望通过与大家的深入交流、思想碰撞,一起系统梳理财务和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并共同研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D6096


核心问题:预算主体责任压实不够

首先,我们谈谈学校预算管理工作。预算是学校年度工作的 “方向标”,做好预算才能明确一年要推进的重点事项。预算项目的谋划、编制、执行三个环节虽环环相扣,但必须研究“解扣”的具体方法,否则每年都会因预算花不出去而频繁调整,这样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过去,你们是以各部处作为预算主体单位,预算的执行靠财务处和各职能部门来推动,这是不靠谱的。例如科研平台建设经费,各学院报给分管业务部门,但具体执行在二级学院,财务处督办职能部门预算执行进度,职能部门又去督办二级学院,学院本身也存在不清楚预算编制细节的问题,很多项目甚至都未经过学院党政联席会审议,没经过严谨的论证程序,大家一直都是以应付的姿态做事,归口部门、二级学院之间互相推诿,事前都不知道为什么干这个事,做预算的不干活、干活的不清楚预算,就很容易导致预算执行出现偏差的现象。

我看到财务处的工作报告中也提到现阶段存在的几大问题:一是预算执行进度仍需发力,项目支出需重点跟进督促;二是项目谋划能力不足,项目前期工作滞后;三是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调整较为频繁……这些问题,实质上是二级学院的预算主体责任、归口部门的统筹指导责任没有压实导致的。

你们要学会纲举目张,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我认为,当前的主要矛盾不在于是否采取强制性措施,而在于二级学院对待预算工作的认真程度——预算编制的质量,恰恰能反映一个学院班子的领导能力。

所以,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还是在二级学院。如果二级学院领导班子能力不强,不清楚学院到底要做哪些事,出现乱编预算、虚高编报的情况,且预算序时进度执行不理想又要申请调整,这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ABC3C


破解之道:深化“院为实体”的预算改革

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期事业,预算工作也需具备长远性。做预算不能只看短期,不能今天才想明天该干什么;即便预算执行进度再好,若钱花出去却没达到预期效果,本质上还是资源浪费。因此,落实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预算责任制,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也尤为重要。

第一,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对学院发展要有长远眼光。目前部分学院新领导班子还没学会处理“远”和“近”的关系,缺乏对学院发展的长远规划。如果班子成员都能明确自己在任期内要干成哪些事,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推进时就不会慌乱;但如果谋划项目、编制预算时,只盯着“明年要干什么”,局限于短期目标,相关工作就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第二,预算项目谋划要与“十五五”规划紧密结合。当前二级学院班子正在调整,预计至少未来五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学院领导班子务必以制定“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真正明确未来五年要做成哪些事、达成哪些目标,制定规划绝不能说空话、套话。在此基础上,各学院要细化年度目标,清晰谋划好第一年、第二年分别要推进哪些项目……原则上,未纳入五年规划的建设项目,不纳入预算范围。省财政资金本就紧张,我们必须做到有目的地花钱,而非盲目投入。

第三,要加强项目的充分论证,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经费。财务处任务繁重,需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以效果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在压实二级学院项目责任制的同时,联动各部处做好统筹指导。

教学、科研项目是学校经费支出的两大核心。二级学院立项后,除常规项目外,需重点区分非常规项目与重点项目;下半年要认真组织开展项目论证,明确重点支持的项目范围。其中,外语部、体育部等学院的项目经费需求相对较少,而几个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要重点抓好其立项建设,做好经费保障。只有牢固树立“项目为王” 的理念,做实事前绩效评价,完成必要的项目论证,把预算做精、做准,确保二级学院能高效执行,才能最终实现学校经费支出的真正效益。

定位提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财务工作成效

学校预算工作涵盖立项、执行、效果检验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人员不能只懂财务专业知识。如果缺乏更高的战略眼光,日常工作就只能停留在报账、反复督办二级学院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层面,却完全不清楚这些资金支出对学校发展的实际意义。因此,财务部门必须学会立足学校改革发展大局,从更高层面统筹谋划财务工作。

一是要完善内控治理体系建设。目前你们的收支业务都集中在资金管理科,内控制度不健全会带来巨大风险。

学校经费已从过去的5亿多元增长到13亿多元,资金体量扩大后,若财务管理能力不同步提升,仅靠个人自觉或财务审计,很难实现万无一失。因此,财务处人员在坚守底线思维的同时,要持续加强内控体制建设。尤其要理清2023年9月15日以后的每一笔账目,人员经费、设备购置费、办公经费等支出都要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要从制度建设上规范财务报账程序,及时发现填补财务风险漏洞,确保学校每一笔资金流转都处于有效监督之下。

二是要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财务处工作量加大,不能总想着通过增加人员来减轻负担,而要转变观念和思维,把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核心路径。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业务,要重点打通校内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通过逐步推进智能化管理,简化财务流程、提升报账效率。

三是要学会“越位思考、本位操作”,营造互相学习、团结互助的良好生态。我之前就说过,大家不要做“柠檬精”。财务处同志大多是80后、90后,年龄相近,每天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至少8小时以上,同事间要学会互相包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具体来说,资金管理科可以思考预算管理科的业务,预算管理科可以思考会计核算科的问题,在坚守底线思维的前提下,做到团结互助、互相补台。如果每位员工都有这样的格局和胸襟,都能培养“越位思考、本位操作”的理念,在良好氛围中共同工作,才能把工作干得出彩。

四是要以研究性思维提升财务工作成效。我们常说要学思践悟,只学习不领悟,很难实现能力提升。很多知识和方法需要靠“悟” 来掌握,而非单纯靠“学”,悟性高的人,能力提升速度也一定会更快。财务处工作有一定重复性,重复的工作容易让人失去新鲜感。但如果大家在处理账务时,能主动提升思考高度,多问几个问题:学校花的每一笔钱都用在什么地方?学校为什么要花这些钱?这些钱花出去后,能对学校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只要每个人都能勤于思考、反复琢磨,多向他人请教、多读书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知识面就会越来越广。如此一来,整个财务部门的工作质效就能显著提升,也能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财务保障。


undefin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