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会议 >> 正文
Bloodstream infections: mechanisms of pathogenesi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rvention
发布时间:2025-07-27 发布者: 浏览次数:



Bloodstream infections: mechanisms of pathogenesi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rvention

血流感染:发病机制和干预机会

论文信息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103.3,Date: 2024.10.17, DOI: 10.1038/s41579-024-01105-

主讲人:聂准,2025年7月27日

研究背景:

  血流感染是医院常见的严重感染,常常引发脓毒血症、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全球每年报告约 25 万例院内血流感染,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ICU 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是高风险群体,其死亡率在血培养阳性后30天内约为17%。

  导致血流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多且复杂,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等。由于许多病原体具有定植、播散、免疫逃逸、血流内生存等优势,以及微生物抗生素耐药性(AMR)正在全球范围蔓延,严重影响治疗血流感染的成功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则会快速进展为脓毒血症甚至为脓毒性休克。

研究意义与目的:

 本文作者总结了血流感染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的发病机制、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作者指出了传统微生物血培养的时间滞后与灵敏度不足等问题,强调了未来的新型无培养分子诊断(如DNA杂交、宏基因组测序)和肠道菌群移植(FMT)等前沿策略的重要性。这篇综述选题聚焦于血流感染的多阶段机制与干预机遇,其不仅回顾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还强调诊疗延迟与耐药挑战,并为新一代诊断措施提供了理论框架,是未来研究与转化医学的重要参考。

研究内容:

 血流感染(BSIs)在医院中很常见,其通常危及生命,患病率不断上升。血液中的微生物通常会被免疫系统和过滤器官迅速清除,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导致急性感染并引发脓毒血症,这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反应,会导致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大多数血流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尽管真菌也是造成大部分病例的原因。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白色念珠菌是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尽管它们的流行取决于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地理区域。每个物种都配备了独特的因素,有助于在初始位点定植,由于许多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因此迫切需要在感染的各个阶段了解诊断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新方法。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血流感染主要微生物的流行情况,血流感染的致病机制,预防和诊断的机会,以及治疗方案。

总结与展望:

 血流感染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可因脓毒血症、心血管衰竭和器官衰竭导致死亡。环境中的病原体定植或感染的内源性位点,导致血管内病灶并扩散到任何器官,包括肝脏和脾脏。鉴于抗生素耐药性的持续出现,突出表明需要继续改善血流感染的医疗护理。

我们对不同微生物造成的致病机制的认识存在关键差距,微生物从原发部位传播到血液中的机制以及微生物和宿主因素对于菌血症的主要原因尚不清楚。肾脏、肝脏和脾脏可能是目前诊断方法无法测量的关键器官。这些因素都阻碍我们应用于诊断测试、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

使用下一代测序的直接样本检测是一种有前途的技术,但需要快速,易于执行,分散到医院实验室,并且可以负担得起保险费用,也可以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人群中使用。同时,我们应规避传统抗生素机制,降低耐药演化可能。此外,通过去定植的预防在特定情况下对血流感染的管理可能是有效的。粪便移植的新方法,可能会是未来安全和廉价的方法。总之,在基础研究、诊断测试和药物开发方面有许多令人兴奋的进展,可以用来减轻血流感染的负担。







海南省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2024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力行楼C栋1层

联系电话:0898-66892503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