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会议 >> 正文
Non-invasive molecular imaging of kidney diseases
发布时间:2025-08-24 发布者: 浏览次数:

Non-invasive molecular imaging of kidney diseases

肾脏疾病的无创分子成像



论文信息: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2021年10月(在线发表于2021年6月29日)


主讲人:于洋,2025年8月20日

研究背景:

     目前,肾脏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仍主要依赖血肌酐、尿蛋白、尿沉渣及有创肾活检,但这些手段无法实时、无创地反映肾脏内部的分子病变过程。分子影像技术通过将特异性探针(如抗体、纳米抗体、核酸适配体等)与PET、MRI、超声等成像方式结合,已能在动物模型及部分临床研究中直接示踪肾小管损伤、炎症、纤维化、肿瘤及移植排斥等关键病理环节,为实现“精准肾脏病学”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工具。

 研究内容:

    作者提出以分子影像为核心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先针对肾脏关键病理环节(小管损伤、炎症、纤维化、肿瘤和移植排斥)筛选并验证特异性分子靶点与探针(抗体、纳米抗体、核酸适配体等),再整合PET、MRI或超声等多模态成像平台,建立标准化无创成像协议;通过动态定量监测探针分布与信号变化,实现早期诊断、病情分期、疗效评估及个体化药物伴随诊断,为精准肾脏病学提供可落地的技术路径。

要点:

   利用靶向探针(抗体/纳米抗体/适配体/小分子)联合 PET、MRI、超声等成像技术,实现急性肾损伤、慢性纤维化、糖尿病肾病、移植排斥及肾癌的无创、动态、分子级可视化,为精准肾脏病学提供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伴随诊断新路径。

总结与展望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无创分子影像在肾脏病学中的最新进展,涵盖急性肾损伤、慢性纤维化、糖尿病肾病、移植排斥及肾癌五大领域;作者逐一回顾了已用于临床或处于临床前阶段的靶向探针(18F-FDG、99mTc-MAG3、CAIX/PSMA/VCAM1抗体、弹性蛋白/胶原探针等)及其与PET、MRI、超声、光学成像的整合策略,展示了分子影像在早期诊断、疾病分期、疗效评估及个体化用药决策中的独特价值。

    未来需通过多组学与人工智能进一步发现和验证更具特异性的肾脏靶点;优化探针药代动力学以克服肾脏高背景摄取的技术瓶颈;推动超声分子影像等低成本、广覆盖技术的临床转化;在临床试验中验证分子影像对硬终点(肾功能下降、纤维化进展、排斥事件)的预测价值,最终使其成为肾脏病“精准医学”的标准工具。


海南省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2024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力行楼C栋1层

联系电话:0898-66892503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