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教学单位: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标,学校就举办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和目标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目标
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的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引导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创新,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提高高校与社会、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成效,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全面提高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二、参赛对象和分组
(一)参赛对象
学校在职或正式聘用教师,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应为列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产教融合赛道参赛课程如是国家急需战略性新兴领域和紧缺专业领域建设的新课程可适度放宽。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均可,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其中产教融合组团队成员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及以上)。只能选择一组参赛。
(二)比赛分组
校赛参照往年省赛、国家赛的要求,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和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组,设6个大组,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共计18个小组,分组如下:
第一组为新工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二组为新医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三组为新文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四组为基础课程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五组为课程思政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六组为产教融合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每名参赛者只能选择团队或个人一种方式报名。
各二级学院积极组织本学院教师参赛,每个学院三个组别(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均需报名参赛。
三、赛事安排
报名截止时间:3月4日前,各院系将报名汇总表Word及盖章PDF版(附件5)发到邮箱9029191@qq.com。3月17—19日将指定材料全部上传到指定网站,网站网址及登陆账号密码另行通知。
四、比赛环节及材料要求
(一)比赛环节
比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网络评审,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赛道为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第二阶段为现场评审,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及提问交流。
1.网络评审(2025年3月21-25日)
网络评审阶段,参赛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赛道为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等相关材料上传到大赛报名系统(网址另行通知),由专家评委进行网络评审。网评满分为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赛道为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成绩占20分。
2.现场评审(2025年3月27日)
现场评审阶段,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10分钟的提问交流,满分为40分。现场评审地点另行通知。
3.计分方式
评委根据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赛道为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三部分成绩之和为选手的总得分,具体评分细则详见附件2。
(二)材料要求
参赛教师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书
各参赛教师通过指定网站提交大赛材料,申报书样式详见附件2,提交后不得修改。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赛道为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3。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产教融合赛道需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详见附件4。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要素。
(4)产教融合赛道还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须截图以PDF格式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由所在高校教务部门出具参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证明,应不少于30%。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相关证明,即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五、奖项设置
比赛设个人(团队)奖与优秀组织奖。
(一)个人(团队)奖。按组别分设一、二、三等奖。比例分别为15%、35%、50%。
获奖者根据省赛推荐名额择优推荐参加省赛,并有机会通过省赛选拔参加全国赛。
(二)基层教学组织奖。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并获得良好成绩,且报名参赛项目达两项(含)以上的三级教学单位,授予“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若干名)。
(三)优秀组织奖。能够积极推荐教师参赛并获得良好成绩,且本学院参赛项目涵盖三个组别(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组)并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二级教学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六、其他事项
(一)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二)因国赛和省赛通知尚未正式发布,申报书、创新成果报告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等内容要求和制式表格均采用第四届国赛、省赛相关附件。具体比赛时间节点和评分标准、及其他未尽事宜以第五届国赛和省赛正式通知为准。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娉婷,联系电话:66892170
电子邮箱:562943029@qq.com
地址:教务处教学建设与改革科
附件:1.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海南赛区比赛评分标准
2.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3.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4.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5.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参赛教师汇总表
海南医科大学教务处
2025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