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自然”)申报工作的整体部署,进一步总结学院2025年国自然申报与立项成果,明确2026年工作方向、提升申报质量与积极性,我院于9月30日上午在立功厅召开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总结暨2026年度申报动员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室主任及符合2026年国自然申报条件的教职工参会。


会议伊始,科研副院长金院长首先进行了“自我剖析”,全面梳理学院2025年国自然工作成果。并指出,2025年度学院全年共获批国自然项目8项,分布于4个学科代码领域,获批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仅34.6岁,青年科研力量成为核心增长极,为学院科研梯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也客观分析了学院当前存在的短板:部分申报项目存在“近3年缺乏代表性成果、科学问题聚焦不足、创新点不突出、研究方案不具体”等共性问题。2026年度学院国自然申报工作要遵循学校“早启动、强干预、重质量”的基本原则,构建“预研-培育-申报”全链条支持体系。最后,他总结凝练了自身多次立项的经验:“决心、坚持、抱团、交流”,并鼓励全体教职工要以“从未说出,我是你的尘埃,但你却是我的楼兰”的心态对待国自然申报工作,在科研竞赛中稳步进阶,为学院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2025年国自然立项教师代表上台分享经验,为在场教职工提供了“接地气、可借鉴”的实战指导。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蒋童蒙从“研究基础积累”与“创新性挖掘”出发,强调“扎根领域、紧跟热点、学术会议”的重要性,建议申报教师依托团队协作打磨标书,同时期待学院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启动经费与团队支持;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王晓兵强调“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建议提炼关键科学问题要贴合研究特色、深入分子水平,同时坚决规避“错别字、非专业术语、模糊概念”等“一票否决”式错误,做到“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别人”。


会议最后,院长何祖平作总结讲话。院长何祖平结合其自身丰富的经验,作了高屋建瓴的动员讲话。他深入分享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注意事项与深刻体会,重点阐述了成功申请的三个关键要素:创新性、重要性和必要的工作基础。他详细解析了项目评审的侧重点,并针对申请书的撰写提出了关键性指导。

此次动员会既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更是对2026年国自然申报工作的全面动员。参会教职工纷纷表示,会议内容详实、指导性强,不仅明确了努力方向,更提振了申报信心,未来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扎实推进申报准备,力争在2026年国自然申报中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