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我校生命科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办学始于1973年医学检验中专教育,1988年开设专科教育,2000年正式招收五年制本科生2001年成立检验医学系2009年升格为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并创办环境科学本科专业,2019年创办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2021年整合优势资源组建热带医学院2025年更名为生命科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是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培训为一体,覆盖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热带医学特色的二级学院。

二、机构设置

教学科研单位:现有7三级教学单位,包括:临床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教研室临床检验学与血液学检验教研室临床生物化学与仪器分析检验教研室卫生检疫教研室卫生分析化学检验教研室环境生态与健康教研室环境污染与控制教研室1个教学实验中心2科研平台国家卫健委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管理单位:现有4管理单位,包括:党政办公室(负责党务与行政)教研办公室(负责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

本科专业设置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四年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医学检验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海南省应用型试点转型专业、校级重点学科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医学检验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国家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品德优良,具备扎实的医学检验技术和热带医学知识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及医学实验室工作,具有较强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在各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保和卫生检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

2.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四年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2019年新办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单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能,具备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较强的检验检疫能力,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海关口岸及卫生检验与检疫等相关机构的卫生检验工作及其他医学技术实验室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卫生检验中心、食品卫生监测机构、检验检疫机构和质量监督所等部门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

四、师资队伍

我院现有教职员工103其中行政管理人员5人,专任教师50人,教学教辅12人,科研教辅7人,科研人员25人,辅导员4正高职称20(占比19.42%),副高职称34(占比33.01%)。博士生导师15(占比14.56%),硕士生导师37(占比35.92%);中华医学会分会秘书长1人,国家级学会理事及省级学会理事长和主委3

国家与省级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重点项目负责人2人国家优青项目负责人1人,海南自贸港C类人才2人,海南省领军人才9拔尖人才16,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海南省“南海名家”人选4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海南省首批“双百”团队1个海南省“南海名家”青年项目人选9海南省“515”层次人才6海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教育教学

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学院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课程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建院以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近三年获批教改项目28项,发表教改论文12篇,参编教材20部。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临床检验学教研室获评国家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实验诊断学课程卫生检验仪器分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入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海南省赛,获第二届、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科研项目:近五年,学院承担传染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教育部援外项目1项,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项,海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3项,省厅级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超4100万元

科研论文:学院在Cell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260余篇。

科研获奖:获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

重点学科:学院强学科建设,固研究根基,不断优化研究布局。目前特种医学为海南省重点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为校级A类学科,环境科学为校级B类学科。学院以热带医学为特色,成立30多个国家共计100多个单位组成的“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深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教学科研合作。依托国家卫健委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海南医科大学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P2)等科研平台,形成类鼻疽防控关键技术、热带传染病早期预警预测、抗热带病病原候选药物的创制、热带媒介生物与病原体互作机制、智慧检验新技术五大特色研究领域。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承办“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第五届和第六届热带医学论坛、首届“全健康”国际会议(One Health 2024)等重要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疾控中心及国内外多所知名医学院校的众多专家学者参会,为国内外同行搭建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专家来访与学术交流邀请日本国立原虫病研究中心原主任玄学南教授、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来院交流讲学,促进了前沿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融。

国际合作持续深化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在世界类鼻疽大会、WHO合作备忘录商谈等国际场合发挥重要作用。与瑞士热带病所、爱丁堡大学、泰国孔敬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进修研学等合作项目,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八、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

大学生科研创新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优良近五年获奖项220余项,其中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2 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25项、校级66项)、三下乡项目 41 项、各类比赛77项(其中挑战杯43、全国医学检验技术比赛4项、其他竞赛34项) ,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研究生科研能力:近五年学院共招收研究生100人,博士研究生17人。2025年招收硕士生25人,博士生8人。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文章75篇,其中SCI论文 65篇,影响因子IF大于10分的论文15篇,博士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佳绩,体现了学院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