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邬强团队及合作者发表自供氧生物仿生纳米异质结通过近红外触发ROS风暴对抗耐药菌生物膜感染的研究成果

作者:    编辑:符婷婷    发布日期:2025-05-21    阅读量:


2025年5月15日邬强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题为Self-oxygenated biomimetic nano-heterojunction combats bacterial biofilm infections via near-infrared triggered ROS storms的研究成果

生物膜感染是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形式,已成为全球健康威胁。由于其微环境特性,传统抗菌药物难以奏效,亟需新型替代策略。光动力疗法(PDT)因其高效杀菌特性成为潜在治疗手段,但受限于缺氧环境和光敏剂(PSs)电子-空穴复合的问题。该研究基于红血红蛋白(Hb)功能,设计了一种仿生纳米异质结构MBS-O,集成O2自供给与高效电子-空穴分离,实现增强的光动力与光热治疗。MBS-O由Ti3C2Tx MXene/硒化铋(Bi2Se3)肖特基异质结构成,并通过Fe3+桥接多巴胺血红蛋白(PDA@Hb)。Bi2Se3在近红外激发下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因与Ti3C2Tx MXene的功函数差异形成内建电场,提高电子-空穴分离效率,增强光热转换。Hb通过IsdB蛋白靶向细菌,并提供O2促进ROS生成。同时,Fe3+介导的GSH耗竭和Fenton反应减少ROS淬灭。MBS-O所触发的“ROS风暴”和局部升温抑制了细菌能量代谢,加速其死亡的同时改善了缺氧微环境,为组织修复创造有利条件。该研究不仅有助于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还为抗菌材料的智能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海南大学与海南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郭正才、海南医科大学热带医学院博士后张瑞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邬强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王旸博士以及海南大学陈德伦博士、涂进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科技专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