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上讲台 思政课活起来
——海南医科大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海南医科大学充分发挥校领导在思政课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品牌活动,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推进机制,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2025年春季学期以来,已有三位校领导先后走上思政课讲台,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生动的教学实践,为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校领导授课长效机制
海南医科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将校领导讲授思政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党建工作考核体系,明确校领导每学期至少讲授1次思政课,并建立“专题备课——集体研讨——成效反馈”的全链条管理模式。通过选配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担任理论助教、组织专题培训、共享教学资源等方式,确保授课内容政治性、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统一。2025年春季学期,丁治国、邹卫国、曾敏三位副校长分别以“现代化之困”“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为主题,为临床医学、中医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覆盖学生300余人次,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深耕课程内涵,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课堂
校领导的讲授紧扣课程大纲,注重以史鉴今、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邹卫国副校长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以“光辉的历程”为主线,通过详实的历史数据、珍贵影像资料和沉浸式文献朗读,还原重庆谈判、土地改革、多党合作等重大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丁治国副校长结合医学专业特色,以“现代化之困”为切入点,梳理了近代以来历次以资本主义为导向的道路探索及其失败的命运,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曾敏副校长围绕“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将新发展理念与医学生职业成长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科技报国志向。校领导的授课过程综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实现理论讲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突出育人实效,激发青年使命担当
校领导授课坚持“问题导向”与“情感共鸣”并重,在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命题中,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邹卫国副校长的课堂通过还原解放战争时期民心向背的对比,让历史照进现实,学生纷纷表示:“这堂课让我们读懂‘江山就是人民’的深意,更懂得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曾敏副校长的课程以“科技自立自强”案例为牵引,鼓励学生“以仁心守护生命,以创新引领未来”。课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跟踪教学效果,校领导讲授的思政课以“有深度的理论、有温度的故事、有力度的引领”广受学生好评,生动彰显了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的核心作用。

海南医科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校领导讲授思政课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为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仁心济世”的新时代医学人才筑牢思想根基,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书写立德树人的“海医答卷”。
(撰稿:邓少柳;图:罗夏君;一审:田雨;二审:黎同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