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琼中、保亭调研 助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根据海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援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部署,为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海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的资源优势,探索高校资源对口帮扶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4月9日至10日,海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周书俊院长、黎同柏副书记率调研团队一行五人,先后赴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海南中学白沙学校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开展专项调研。调研聚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和思政课程共建,通过座谈交流、案例分享等形式,共商合作方案,回应基层需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还分别与两所学校现场签署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并分别为“海南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和“海南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揭牌。
直击乡村教育“症结”,共织心理防护网
4月9日上午,调研组首站抵达琼中县华南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调研活动由海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黎同柏主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副校长杨祥智及部分班主任、心理教师参与座谈。周书俊院长强调,当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多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业压力及青春期情感波动,需通过发挥高校在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课程建设、学术研究等多方面优势,助力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困难,激发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整体育人合力。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教师代表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提出当前学校面临学生极端心理问题频发、家长配合度低、转诊机制不畅等多重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海南医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南江老师分享了高校在心理危机测评和管控、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以及心理健康培训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开通远程咨询通道、加强医校联动机制等帮扶建议。双方还就建立危机学生转诊绿色通道、联合申报心理健康课题达成共识。
深耕民族地区实践,探索校本化解决方案
4月10日上午,调研组转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目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在专职心理健康老师和心理咨询教室配备上较为完善,但心理健康教育仍面临家庭教育协同机制薄弱、师生心理健康测评体系待完善、校园欺凌现象频发、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等挑战。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校长陈彩元进一步指出,高达1/4的离婚率,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需进一步构建预防性干预机制。




调研团队现场考察了该校心理辅导室,走访多动症、自闭倾向等特殊学生,针对保亭二小的特殊需求,本次调研团队提出“三步走”帮扶计划:一是组织家长心理教育讲座,提升家庭教育意识;二是联合开展法治与心理健康融合课程,遏制校园欺凌;三是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测评及减压培训。保亭二小的教师们提出,希望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心理学帮扶活动、性教育讲座、义诊活动,推进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
强化校地协同育人,打造“一校一策”帮扶样板
此次调研是海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践行“教育强国”战略、服务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重要实践。截至目前,学院已经完成对省教育厅指定的所有七所对口帮扶学校的实地调研工作。黎同柏副书记表示,学院将依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援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和援助对象的需求,分别制定差异化的帮扶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对口帮扶工作,重点推进心理健康师资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家校共育平台搭建等工作,同时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推动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
未来,海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将以挂牌工作站为纽带,定期组织专家入校指导、家长网络培训及学生心理社团共建,相关经验有望为海南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
(图/文:李美婧;一审:田雨;二审:黎同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