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了推动高校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教师育人赋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沿海区域护理学专业虚拟教研室13家共建单位相聚在厦门医学院,于2025年7月4日至7月7日召开“虚拟赋能·协同创新——沿海区域护理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教研与学术交流会议”,来自十三家共建单位的线上、线下200多名师生参加会议。
线下参会师生合影
教研领航、学术同频
7月5日上午的主会场,四位护理领域特邀专家做主旨报告。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院长王克芳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护理模拟教学新未来”为题,运用个人团队的教研实例分享了AI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实践额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也提出了对AI技术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的挑战和思考。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院长王克芳教授作专题报告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陆虹教授以线上讲座形式分享了“产后抑郁管理新模式的探讨与分析”的主题,明确了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在产后抑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陆虹教授作专题报告
厦门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朱杰敏教授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基于自身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验,对申请书撰写环节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分享与现场指导。
厦门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朱杰敏教授作专题报告
中华护理杂志社社长姜小鹰教授围绕“科研中怎样守好伦理之门——要对学术不端零容忍”进行线上分享,勉励大家要时刻谨记学术诚信,从我做起,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尊严。
中华护理杂志社社长姜小鹰教授作专题报告
教研协同 虚拟共建
7月5日下午至7月6日下午的教师论坛分会场,来自共建高校的10多位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包括标准化病人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居家照护安全用药照护技术微专业建设、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护理学专创融合课程设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护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等。会议上各共建单位的老师们对如何推动数字化背景下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护理教学模式智能化、多样化、可持续化发展。
教师分会场专题报告
交流与提问
7月7日上午,海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郭洪花代表沿海区域护理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对本教研室的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展望,指出13家共建单位在虚拟仿真项目与知识图谱、同上一堂课、开展学术会议与教研活动培养师资等方式实现了共建与共享,也取得斐然成绩,但仍需加强内涵建设。随后,各共建单位教师代表对自己学校下一步牵头开展的智慧课程建设、微专业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特色品牌共建项目也进行了汇报与深入交流,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海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郭洪花教授作工作汇报

共建单位研讨会现场
学术盛宴 启迪创新
本次线下会议也设置了学生论坛分会场,来自共建单位的7位护理专家及青年学者为共建单位的线上线下参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带来了护理SCI论文写作技巧、循证护理方法、访谈技巧及相关科研课题新进展的精彩讲座,同时,三位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青岛大学和海南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也分享了他们的科研课题成果。这场学生论坛盛宴不仅为共建单位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更激发了他们对护理科研的热情,为他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论坛分会场专家讲座
学生论坛分会场现场
7月7日上午,海南医科大学王林洁教师进行《护理研究》游戏化教学公开课,以《先锋护理》选刊为背景,设两轮搜证讨论,通过角色任务和线索分析评选优秀论文,展现质性与量性研究优缺点及学术伦理冲突。引导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研究方法差异,提升科研思维与伦理意识,增强科研实践应用能力。本次活动学生们纷纷表示《护理研究》游戏化教学公开课以“剧本杀”式互动方式开展新颖创新,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并启发创新思维。
《护理研究》游戏化教学公开课现场
经过紧张而充实的4天教研与学术会议,2025年沿海区域护理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教研与学术会议圆满落幕。会议的最后环节,厦门医学院茅清院长、海南医科大学郭洪花副院长、蔡小霞副院长为参会的授课专家及学生分别颁发了感谢状及结业证书。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凝聚着各家共建高校在教学领域的智慧和心血。今后,沿海区域护理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将全力以赴为所有共建单位提供帮助和支持,努力推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护理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促进本虚拟教研室专业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颁发教师感谢状
颁发学生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