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发展基础厚实,特色突出
海医是海南省唯一一所提供护理本科及硕士人才培养的公办高等学府,护理学专业至今已有20余年办学历史。1997年成立高护办公室,开始护理高等教育并招收护理专科生,1999年成立护理教研室,2001年成立护理学系,开始招收护理本科生,2010年成立国际护理学院,2015年招收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6年开设本科“涉外护理班”,2019年获批护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办助产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21年获批护理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22年获批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点,同年学校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合作办学获教育部认证,开办中外合作办学护理学本科专业及国际护理实践硕士项目。
随着当前社会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对护理本科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在多年探索与积累基础上,构建了OBE理念贯穿的“三基四柱六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即以“课程、社会实践和临床实践”的课程体系为基石(三基),以开展“理实并举、医教协同、研创联动、数字赋能”的教学举措为支柱(四柱),搭建“护理实践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反思能力、热带护理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六种人才能力培养之梁(六梁),并将“以学生为本、成果导向及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贯穿其中,最终达成培养护理卓越人才的目标(图1)。
图1 OBE理念贯穿的“三基四柱六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业绩突出
国际护理学院目前下设6个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内科护理教研室、外科护理教研室、妇儿护理教研室、护理人文教研室和社区护理教研室)和1个护理技能中心。教师队伍共66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学院专职教师36人,临床专任教师27人),占比95.5%;兼职教师3人,占比4.5%。专任教师队伍(63人)中,高级职称及以上者36人,占比57.1%;博士6人,占比9.5%;硕士46人(含在读博士7人),占比73.0%;具有国(境)外一年及以上经历者10人,占比15.9%;45岁以下教师44人,占比69.8%;专任教师“双师型”人数为61人,占比96.8%。
学院专职队伍(36人)中,高级职称及以上者16人,占比44.4%;博士5人,占比13.9%;研究生33人,占比91.7%;具有国(境)外一年及以上经历者6人,占比16.7%;45岁以下教师29人,占比80.6%。专职教师“双师型”人数为34人,占比94.4%;高层次人才17人,包括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奖1人、海南省领军人才1人、海南省拔尖人才及D类人才7人、南海名家2人、海南省515第一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1人、海南省其他高层次人才及E类人才9人,海南医科大学领军人才1人。
在教学与教研方面,近3年,学院教师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海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第三届高等护理教育院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第一届全国护理本科院校教师临床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海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1名教师获海南省教育厅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海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立项省级教改课题、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及校级教改课题46项,其中省部级教改课题17项;发表教研论文32篇,其中SCI/S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CSCD论文4篇,获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编写教材44本(主编2本,副主编10本)。
在科研方面,主持各类科研课题42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发表科研论文151篇,其中SCI/SSCI论文30篇;获实用新型专利44项;软件著作权23项,出版专著4本,科研相关获奖9项。
在社会服务方面,1名教师当选为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并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两次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集体会见;全员参与抗击新冠病毒工作,1名教师被海南省委组织部表彰为“支援市县抗击疫情支援服务工作表现突出个人”。
(3)教育资源丰富,信息化程度高
在基础教育资源方面,学校校本部教室共165间,座位数13194个。其中,PBL智慧教室35间,座位数1050个。城西校区建有体育馆(8217m2)、水上急救中心(2320.45m2)、风雨操场(1323.94m2)、田径运动场(1120.46m2)和大学生活动中心(1173.77m2)。学生公寓区分别落成新时代大学生党建文化中心、素质拓展基地、学生之家、快递服务站以及生活超市等设施,生活用房总建筑面积156407.42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8.43m2,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8.09m2。教学资源方面,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与护理技能中心资源共享(总面积15000m2),共同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及外科手术室等实训教学。护理技能中心建筑面积1500m2,模拟病床60张,拥有教学仪器设备与模型669件,总价值约719.60万元,可同时容纳200多名学生独立开展技能训练,能满足护理综合实训、健康评估、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14门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共80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条件与OSCE考核的基本条件,并具有全天开放、资源共享等优点。实验室每学年各课程实验开出率达100%,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超1000计划学时。
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学院拥有3家海南省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甲综合直属附属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7545张,拥有2家非直属附属医院、3家社区实践基地及其他7家稳定的教学基地,实习医院总床位数为24743张,目前本科生人数与实习医院总床位数比为1:36.60。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的桂林洋新校区计划建设一个包含5个实训区、13个高仿真模拟病房及示教室的现代化、智慧化护理技能中心,建筑面积达3000m2,将全面开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及OSCE考核系统,促进实验教学向智能化及人性化方向发展。
在图书与信息资源方面,图书馆目前拥有纸质图书122万余册、数字资源1458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6个、中外文电子期刊45890种,护理学专业相关图书共503093册,并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通过智慧校园和VPN技术的应用,保障了师生教学、学习与生活服务的质量,也提升了获取电子信息资源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此外,学院与雨课堂、智慧树、超星等平台合作共建线上课程资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为师生提供了稳定的数字化平台,助力信息化教育的开展。
(4)交流合作途径广泛,助力国际化发展
学院搭建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师生国内外交流活动,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台北医学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关系。学院邀请来自西英格兰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的教育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与科研创新等。近3年,学院1名教师至北京大学访学1年,1名教师于202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将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1年;6名护理学生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澳门科技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境外研学活动;学院教师参加国内外教育交流活动达230余人次,口头报告19人次,其中18名师生参加国际会议,3名师生进行口头报告。
近3年,学院主办及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4次,且依托教育部沿海区域护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平台举办有影响力的教学与学术研讨会24次。此外,作为海南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学院积极推动海南省护理学会成立了“海南省护理学会第一届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为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拓展了更广阔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5)人才培养德能兼备,成效明显
护理学专业秉承“仁德、博学、明思、笃行”的院训,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德能兼备的护理卓越人才,构建了“三基六维”课程体系并于2022年获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OBE理念贯穿的“三基四柱六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培养,学生不仅具备优秀的护理实践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而且也展现出学院特色鲜明的“反思能力、热带护理能力及跨文化护理能力”。
近4年,学院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95.24%-100%,学位授予率73.96%-90.14%,护士执业证通过率97.92%-98.84%,就业率61.90%-98.61%。近5年,学生获专业学科竞赛奖、体育类、文艺类奖项45项。2019-2024年,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共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8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20项,校级89项;选送作品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4项、省级银奖5项、省级铜奖5项,校级获奖33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铜奖5项、校级获奖4项;海南自贸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优秀奖3项、校级获奖7项;共计发表学术论文32篇;获授权专利26项。